感染性胃炎的5種類型
時間:2011-12-31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感染性胃炎主要有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蟲感染。
細菌感染主要指胃結核和胃梅毒。通常情況下,胃酸有殺菌作用,被吞咽的結核菌多隨胃排空而至小腸,除非在患者有胃黏膜損傷、糜爛或者潰瘍,胃酸低下,運動減弱或機體的免疫力降低的情況下,結核菌才能侵入胃黏膜引發胃結核。胃結核臨床十分罕見,臨床表現中消化系統的癥狀無特異性,但常有結核病的一般癥狀,如疲乏、盜汗、發熱、貧血及體重減輕等。經正規的抗結核治療,胃結核可以痊愈。胃梅毒是梅毒早期或中期梅毒螺旋體侵入胃黏膜引發的梅毒性胃炎,經抗梅毒治療后胃炎的癥狀多能恢復正常。
病毒性胃炎多是由巨細胞病毒引發的,常見于免疫抑制或者免疫缺乏的患者中,患者可見胃炎樣或消化性潰瘍樣癥狀,常伴隨有厭食或食欲不振。
胃的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為常見,與全身的免疫功能降低有關,多發生在老年人、惡性腫瘤、長期應用抗生素或激素、糖尿病以及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中。
胃黏膜可見大片壞死和廣泛出血,且不易治愈。胃的真菌感染除了應接受抗真菌治療外,也要祛除病因,治療原發病,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對于感染時間長、潰瘍深大、上腹部觸及包塊、估計有侵犯周圍臟器及可能惡變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胃的寄生蟲感染也很罕見,主要的寄生蟲是日本血吸蟲。本病好發于幽門部,臨床癥狀也沒有特異性,可因病變的嚴重程度、受累部位及范圍大小有所不同。不過胃的血吸蟲病常與胃癌并存,其發生率可達64.29,且本病術前診斷比較困難,應在內鏡下多次及多處活檢以助診斷。
如果同時發現幽門梗阻、反復上消化道出血或合并胃癌時應及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