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自貿片區四周年建設發展成果發布:多項指標全省占比超過70%、80%甚至90%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新型離岸貿易連續兩年全省占比超80%,全市占比90%以上;新型易貨貿易實現首票業務通關,貿易額占全省95%;2022年跨境電商進口額超過52億元,占山東省跨境電商進口總額的71.4%;2022年實現離岸貿易國際收支77.69億美元,占山東省比重超八成……
8月23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集裝箱堆場一派繁忙。(張進剛 攝)
以占山東省萬分之三的面積,在多項指標中全省占比超過70%、80%甚至90%,一個個數字,是對青島自貿片區四年建設發展的最好肯定。
“綜合評估發現,青島片區最大化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全面提升,有效探索了借自貿東風、促全面提升的‘青島模式’,成為踐行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的生動實踐。”8月29日,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崔衛杰發布評估報告,細致分析青島自貿片區四周年發展情況,認為青島自貿片區“全國第一梯隊的地位更加鞏固”。
25項制度創新全國首創
“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是自貿試驗區建設肩負的重要使命。作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青島自貿片區四年來努力創新探索,制度創新思路和成果漸入佳境。
截至目前,青島自貿片區共形成51項制度創新舉措,數量處于全國前列,而且含金量高、延續性強、與國家要求契合度高。其中,青島自貿片區25項制度創新舉措為全國首創,占全部制度創新舉措的49.0%,遠高于全國自貿試驗區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前三年的水平,整體態勢良好。
青島自貿片區在全國復制推廣的302項舉措基礎上,將投資、貿易、金融、全過程監管、產業開放發展、要素資源等領域的改革創新往前推動了一大步。比如投資領域,推動證照辦理、網上辦稅、不動產登記等取得新突破;貿易領域,推動海關監管、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多式聯運、出口退稅、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等取得新突破;金融領域,推動綠色融資取得新突破;全過程監管領域,推動海事檢查、綜合執法機制、財產執行等取得新突破;產業開放發展領域,推動制造業、生物醫藥等取得新突破;要素資源領域,推動職稱評審、知識產權保護等取得新突破。
同時,青島自貿片區在貿易、知識產權、環境等領域,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形成制度創新舉措,十分契合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的要求。例如,外資企業高度關注的商業秘密方面,青島自貿片區制定實施《商業秘密保護管理與服務規范》等文件,圍繞CPTPP拓寬商業秘密保護范圍、加大處罰力度等內容,構建出一整套適應片區高質量發展的商業秘密保護體系。
青島自貿片區在貿易、投資、金融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建設發展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青島自貿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突破性創新成果。獲批四年來,片區累計實踐形成285項創新案例,12項在獲國務院、國家部委全國復制推廣,52項在全省復制推廣,有效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
引聚世界500強項目66個
前灣綜保區兩年提升16個位次,進入全國137個綜保區前10位。中德生態園獲評“全球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等20余項國家級榮譽,為深化國際開放合作作出積極示范。掛牌建設四年來,青島自貿片區積極發揮貿易投資自由便利優勢,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型經濟發展態勢得到明顯提升,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定位更顯明晰。
片區健全完善航運政策體系,集聚航運資源要素,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場和國內最專業的拖輪、租船交易平臺。在全國率先出臺海員人才及海員產業專項政策,建成國際海員服務中心,首創“海員司法救助資金池”創新機制。暢通海鐵聯運物流通道,港口海鐵聯運箱量連續8年居全國沿海港口之首。啟運港退稅政策攏聚、虹吸貨源效應初步顯現,四個月帶動出口貨值60億元,有力支撐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
片區深化大宗商品模式創新,推出進口原油“先放后檢”、保稅鐵礦石“隨卸隨混”、進口棉花“集成查檢分次出區”等國家級、省級創新模式。建設棉花、輪胎、酒水等12個重點檢測實驗室,全國率先推出511項輸韓農殘檢測。落地RCEP易腐產品6小時通放行、“白名單”出口企業8小時速達退稅。聚焦貿易新業態創新發展,全省率先開展“9710”“9810”業務,創新跨境電商保稅直播。新型離岸貿易、新型易貨貿易成為青島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強市的新增長點。
四年來,青島自貿片區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6353億元,年均增速27.3%,占全市比重由獲批前的16%提高至23%;實際利用外資25.3億美元,年均增速51%,占全市比重由獲批前4.1%提高到2022年15.5%,貢獻了全省6%的進出口和3.7%的利用外資。新增企業主體3萬戶、納稅主體1.7萬戶,分別是成立前1.6倍、1.5倍;企業主體和納稅主體分別年均增幅27.5%、25.2%,企業主體活躍度為86.2%,市場主體發展呈現數量、質量雙提升趨勢。目前,青島自貿片區新引聚世界500強中外投資項目66個、過億美元項目29個、過億元項目662個。
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
現代產業體系更具競爭力
產業是發展的根本。獲批四年來,青島自貿片區持續推動制度創新與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做優產業鏈,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除了航運產業國際競爭力快速提升,青島自貿片區在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及未來產業方面也已有了精彩布局。
新興產業方面,推進集成電路聚鏈強芯。片區加快建設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園,鏈主項目晶圓產能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園58萬平方米新載體廠房封頂,光掩模版、高端智能功率模塊、3D車載蓋板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專業人才培育中心、基礎設施工程等一批配套項目開工建設。
優勢產業方面,推進智能制造提質擴容。建成全球家電行業首個5G工業互聯網全連接示范園,卡奧斯賦能的海爾中央空調和冰箱互聯工廠入選全球“燈塔工廠”,水聯網生態制造基地、濰柴動力研發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代傲、庫爾等鏈條項目建成,賽輪、上汽、通用等優勢項目加速升級。
未來產業方面,推進基因科技加速布局。發起基因科技“三千”行動計劃,規劃建設千畝基因科技產業園,華大基因北方中心、健康產業園、清原海洋生物基因編輯研發及應用等先導項目建設提速,銳翌生物、百邁客等筑鏈項目集聚發展。根據商務部印發的全國自貿試驗區2023-2025三年行動任務,青島片區作為全國67個片區中唯一承擔基因科技發展任務的片區,加快推進實施“千種海洋生物基因測序”計劃,兩千余名基因科技人才集聚創新創業,華大基因研究院入選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名單。
建成國際首個深海生命基因組數據庫,中國首家海洋藥物生產企業、唯一一個國家級海洋藥物中試基地實現突破,國際首個免疫抗腫瘤海洋多糖類藥物一期臨床試驗,全球首次實現生命全景時空分子圖譜……一個個突破性進展在青島自貿片區破土而出。
扛起使命擔當,“走在前、開新局”。青島自貿片區將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制度創新,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更好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示范引領作用,為高質量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提供更多“青島自貿實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