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你我力量"青島315活動上線 吸引19萬網友參與
青島新聞網3月13日訊(記者 黃曉 寧冠宇 視頻 王宇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臨近,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青島新聞網聯合舉辦了“3·15大型消費咨詢及投訴網絡在線受理”專題活動,共收集網友提問130個,兩小時的時間內線上答復了77位網友的提問,專題瀏覽量達19萬,未回復問題將進行線下二次答復。
今天下午2點,在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副巡視員賈云春的帶領下,青島市市場監管局與青島市消保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來到青島新聞網,集中為網友進行線上答疑。賈云春在接受采訪時說,為紀念2020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進一步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青島市市場監管局、青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舉辦了此次“3·15大型消費咨詢及投訴網絡在線受理”專題活動。“我們希望能在市場監管領域,回應消費者關注的熱點難點,受理消費者咨詢及投訴,解答商品質量檢測服務等問題,聽取消費者意見,提高消費者識假辨假等自我保護能力。”
疫情期間,口罩、藥品、食品安全等問題成了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口罩之前5塊一包,一包50個,現在2塊多一個”“藥店買的口罩30一只,現在想想應該是被坑了,過去挺久的還能追責嗎”“2元一個的口罩,是否有哄抬物價的可能”,網談中,不少網友對口罩的售價產生了質疑。
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答復說,市場上的口罩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由經營者自主定價。如果是在1月19日之前購買的產品,不涉及疫情防控期間的哄抬價格問題;如果在1月20日后購買,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經營者是否存在哄抬價格行為。按照疫情防控期間有關政策規定,銷售口罩是否涉嫌哄抬價格,主要看其是否比疫情前價格高,以及購銷差價是否超過35%等有關規定標準。除口罩外,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消毒水、藥品等防疫用品,以及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肉蛋菜米面油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如果購銷差價超過35%,也將由各級市場價格監管部門按照哄抬價格依法查處。
此外,有網友反映“農貿市場有人不戴口罩,也不查體溫”。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防控以來農貿市場嚴格落實五個“必須”:必須禁止活禽交易、宰殺行為;必須對市場全面消毒消殺;必須對入場經營者、消費者進行體溫測量;必須每日休市后對市場進行全面衛生保潔;必須在市場入口設立查驗點,按標準落實測體溫、戴口罩、入市掃碼登記或手工登記等查驗工作,不符合標準的人員不得進入市場。如發現農貿市場不設查驗點,不落實入市戴口罩、測體溫、入市掃碼登記或手工登記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可以直接向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舉報,也可以向市市場監管局農貿市場管理處舉報,電話:85730800。
對于網友提問的“農貿市場目前開放時間短,何時能恢復正常”,相關負責人答復說,目前農貿市場開放時間短,是因為休市后需要按要求對市場進行全面衛生保潔、消毒消殺,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將指導市場開辦單位盡可能延長營業時間。直到疫情防控獲得全勝之日,就是農貿市場恢復正常之時!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而許多餐廳不讓堂食,這讓一些上班族犯了愁。有網友提問,何時才能放開堂食、在店吃飯。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防控疫情傳播,在較為封閉的餐飲店內限制聚餐、控制堂食。隨著疫情響應等級和區域風險下降,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在復工復產,青島市餐飲行業主管部門也正在制定相關要求。原則上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規定,顧客進店測溫、登記,并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面對面用餐,除用餐外全程佩戴口罩,餐畢立即離店,且店內控制同時用餐人數的情況下,可以在店內堂食。同時,餐飲經營者應當確保食材新鮮,加工過程規范,燒熟煮透,食品安全。
此外,青島市消保委提示,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糾紛后,可先與商家協商和解,協商不成,可向消費者組織、行政部門申請調解,或者通過仲裁、法院等司法渠道解決。為了方便群眾維權,青島市政府整合各部門投訴電話,統一由12345受理轉辦。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或者微信登錄全國12315平臺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