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布公示!青島人的這個習慣該改改了!
疫情當前
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少外出等
已經成為許多青島市民的好習慣
然而,還有一個細節往往被忽略
那就是使用公筷公勺
從各地公布的疫情案例可知
全國已經發生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
“合餐制”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創造了良機
還有幽門螺旋桿菌、甲肝、戊肝
傷寒、霍亂等各類疾病……
世衛組織統計數據表明,
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
各類疾病總發病率前列。
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
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
合餐、私筷不僅會
把個人攜帶的致病微生物帶入菜肴中
還可能把某些變質菜肴里的
致病微生物帶到其他菜肴里
推廣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是時候了!
近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擬批準發布《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等2項地方標準正在公示↓↓↓
公示截止日期至2020年3月15日 下面青報君給大家劃重點啦!
↓↓↓
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
●本標準適用于山東省內餐館、賓館、飯店等提供餐飲服務的餐飲企業和集體供餐單位。家庭分餐可參考相關內容。
分餐位上模式:在菜品設計時按照分餐的要求制定菜單、搭配菜品,餐廳后廚設置備餐間或分餐臺,菜品加工完成后由廚師或服務人員在備餐間或分餐臺對所有菜品進行分餐,按位上餐,保證每位就餐人員用餐用量和餐具的獨立性和安全性。適用于各類宴請和宴會。
●分餐公勺模式:菜品制作保持傳統加工工藝,上餐時在每道菜品器皿內配備公勺或公夾,并在餐桌上擺放與顧客餐具顯著不同的公筷、公勺等分餐工具,引導消費者在取餐時使用分餐工具取餐,保證就餐人員用餐的獨立性。適用于大眾餐飲消費。
●分餐自取模式:就餐人員在點餐臺點餐,由服務人員按照消費者點餐使用專用餐具或一次性餐具進行配餐,在店內相對獨立的環境下完成用餐。適合于各類快餐經營。
●公筷和私筷之間宜通過造型、質料和色彩來區分。在公筷上,宜印制“公筷”的標識或提示語。公筷可比私筷長,同時公筷頂部可處理為較為尖銳形態,更便于取食。
●公勺尺寸應比私勺尺寸大,可采用席面羹公勺。在公勺上,宜印制“公勺”的標識或提示語。
●符合分餐制設施與服務規范的餐飲企業,應公開亮明其分餐制標志標識。
●應為每位就餐者提供符合安全衛生要求的獨立餐具,并有序擺放骨碟、茶碟、茶碗、湯碗、湯勺等餐具;
●應準備公勺、公筷,并配備于對每一個獨立用餐空間。公筷、公勺擺放在就餐者餐具前方。4-6餐位的長方桌宜擺放兩套,8-12餐位的圓桌宜擺放四套。
●遇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餐飲企業和集體用餐提供單位應嚴格落實分餐制要求,并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在物資配備、員工管理、規范服務、清潔消毒和設施管理等方面制定應對措施,提高防范能力。
●特殊時期,應對就餐空間進行設計改進。大堂等公共就餐區域控制就餐人數,餐桌間距和人員間距不小于1米;包間內控制就餐人數,就餐人員間距不小于1米。
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
●本標準規定了特殊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和日常餐飲服務提供過程中,無接觸供餐過程要求、無接觸供餐外圍要求、監視檢查、信息追溯等要求。
●消費者或配送人員進入餐飲提供場所前,應用75%的酒精對可能接觸食品外包裝的部位進行消毒。
●當外來人員確實需入店等待時,應有引導人員引導其在指定區域有序等待,人員間隔1m以上,禁止面對面近距離交談。 ●取餐前,餐飲提供者應對配送人員或消費者進行手部酒精消毒。
●餐飲服務提供者應對餐品直接包裝和外包裝分別加裝安全封口簽或采用其它安全防護措施,防止餐品配送過程中的人為或意外開啟。
●配送人員應在與消費者約定的地點進行餐品交付,保持1m以上的距離;或將餐品置于指定位置,由消費者自行領取。 ●應加大對衛生間的清洗消毒頻次,并暫停對外開放。
●日常無接觸供餐的訂餐、進場準備、進場等待過程,可取消對外來人員的消毒和體溫檢測等環節。
●日常無接觸供餐外圍管理可取消對人員的體溫監測、口罩回收等疫情特殊管理措施。
推行“公筷制”“分餐制”
一雙筷子吃天下的
“餐桌陋習”要改改了!
公勺公筷備一副,
暢享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