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打造藍色硅谷
【核心提示】
500余位國內外嘉賓齊聚青島,共謀藍色經濟發展大計。記者昨從2011中國·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二屆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將于10月28日至29日,在青島香格里拉大飯店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藍色經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圍繞這一主題,邀請國內外高層次海洋經濟、科技、管理專家,就區域創新集群與海洋科技產業化、
海洋科技進步與藍色經濟區建設、深海戰略與藍色經濟發展新空間、陸海統籌與藍色經濟區建設、海洋環境保護與藍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海洋能源開發與藍色經濟新動力、區域經濟合作與藍色經濟區新模式、金融創新與藍色經濟區融資多元化八個方面的議題舉行主旨演講和專題演講。
論壇期間,還將舉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建設展,設綜合展區和半島沿海七市展區兩大板塊,全面展示全省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及建設成果。青島板塊將突出藍色硅谷和西海岸經濟新區兩大戰略性規劃,介紹兩大戰略規劃的發展定位及重大項目情況。
據悉,這也是青島“中國藍色硅谷”宏圖偉業首次亮相國際性會展活動。
【新聞內存】
高水平嘉賓論藍色大計
據介紹,本次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共邀請了海內外嘉賓500余人。國內嘉賓方面,國家主辦部委(單位)、涉海大企業、金融機構、國內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省直部門、沿海6地市51縣市區的300余名嘉賓將出席論壇,其中,國家部委副部以上領導13人;兩院院士12人,演講嘉賓10人。國外嘉賓方面,美國、英國、俄羅斯、挪威、荷蘭、比利時、加拿大、瑞典、德國、韓國、意大利、瑞士、法國、日本、新西蘭、菲律賓、丹麥等17個國家的92位嘉賓將出席論壇,其中演講嘉賓9人。海外嘉賓整體層次在國內同類活動中屬較高水平。
發展定位:當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動機”
藍色硅谷是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域。青島建設藍色硅谷是在新的發展階段積極落實國家海洋戰略,加快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提出的全新戰略構想。打造藍色硅谷,意味著青島將著力依靠自主創新,培育海洋優勢產業,努力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集聚區、海洋生態保護的示范區,成為國家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走向深海的橋頭堡。
國際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加快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機構和研發中心、海洋高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與國外海洋學科交流,參與國際重大海洋科研活動,引進利用國外智力資源,構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和科普基地。
國家海洋科技自主創新示范區。著力加強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和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在海洋基礎科學、近海應用技術和深海應用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增強我國海洋自主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建設中國海洋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城。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區和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廣區建設,成為全國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引擎。通過藍色硅谷建設,提高海洋科技研發和海洋高技術企業培育能力,不斷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提供科技創新成果,輸出技術、人才和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帶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快速發展的引擎。
功能布局:“一區一園”集聚發展
按照“突出重點、集聚發展、功能互補、互為支撐”的原則,藍色硅谷建設實施 “一區一園”的總體布局。“一區”即藍色硅谷核心區,南起嶗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溫泉鎮沿濱海公路區域。“一園”即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
在核心區重點規劃建設三個功能區:科技創新驅動區。該區域是藍色硅谷的智慧中樞、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動力源。重點規劃建設科教、研發創新、海外歸國人才創業“三大組團”,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轉化、學術交流等重大平臺項目,培養引進海洋高層次人才,使之成為海洋科研機構最聚集、科研力量最強、充滿活力的科教研發創新區;科技成果孵化及產業區。該區域是藍色硅谷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培育中心。重點規劃建設嶗山生物產業園、青島國際創新園、國家(青島)通信產業園、青島創業園、青島新能源產業園等園區,利用現有基礎,強化資源整合,集中布局科技成果孵化器及產業項目,提升海洋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水平,推動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區。該區域是藍色硅谷政務中心、商務中心和生活服務中心。在現有基礎上科學布局政務服務區、金融商務區、居住區,發展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融合發展海洋科技研發、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重點推進政務服務、金融商務、生活服務三大組團建設。
經過近幾年的投資建設,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具備了快速承接藍色經濟高端產業項目的條件,是藍色硅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區。重點建設海洋生物與醫藥、涉海高端裝備與節能環保、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個新興產業功能區,同時積極發展科技研發、創業孵化、金融、中介服務及各項社會事業。
重大舉措:六大工程推進硅谷建設
實施六大推進工程,實現硅谷建設“快起步,大開發,早見效”。
科技研發機構集聚推進工程,重點抓好國家深海基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兩大戰略性工程建設,加快海洋科研機構集聚步伐,營造海洋科研機構向硅谷集聚的良好環境。
創新型企業培育推進工程,培育一大批初創性企業、高成長性企業和重點企業,形成企業發展梯隊。
人才培養引進推進工程,重點加快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建設工作,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實施引才聚才計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營造人才向硅谷集聚的特區環境。
信息化建設推進工程,規劃建設我國北方數據中心,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打造“數字藍色硅谷”。
公共服務推進工程,規劃建設藍色硅谷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和青島國家海洋技術交易服務與推廣中心,籌建中國海洋人才市場。
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工程,規劃建設鰲山灣、北宅水源地兩大生態保護區以及海岸線、濱海公路多條生態廊道,實施多項青山綠水工程,建設鰲山森林公園。
人才戰略:打造藍色經濟“創智谷”
集聚國際一流的高科技創新平臺。加快與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積極推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創新載體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制定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吸引科研創新平臺向硅谷集聚,切實將藍色硅谷打造成發展藍色經濟的“創智谷”。
打造國際一流的高科技人才高地。大力實施引才計劃,盡快引進一批高層次海洋前沿技術研發團隊和精通市場運營的專業人才;大力實施育才計劃,運用好海洋科研教育資源集中的優勢,加強高校海洋學科建設,不斷擴大藍色經濟領域各層次人才規模;大力實施用才計劃,建立藍色硅谷人才激勵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形成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實施海洋新材料產品開發、海洋生物資源利用等科技創新,突破一批國際領先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進一步推動院企合作,聯合建立各類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努力在海洋基礎科學、近海應用技術和深海應用技術領域取得研究突破,同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全國海洋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產業規劃:引導優勢項目向硅谷聚集
培育國際一流的高科技企業。以生物醫藥、海洋能源、深海裝備等為重點,建立藍色經濟重點項目庫,扶持壯大一批投資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的重點產業項目。引導優勢藍色產業項目向硅谷聚集,促進藍色經濟規模化發展。加快各類孵化器建設,扶持科研人員和產業技術人員帶頭創業,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長性高新技術企業。
營造國際一流的投融資環境。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積極吸引各類風險投資基金入駐藍色硅谷,加強對初創期企業的資金扶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擴大企業融資渠道。
建設國際一流的基礎設施環境。推動青島新國際機場建設,打造藍色硅谷與國內外城市交流的便捷交通網,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建立藍色硅谷與半島城市群的快速通道。加快藍色硅谷區域能源、水源和市政設施的高標準規劃建設,利用中美、環東亞、亞太新國際海底光纜在青島登陸的條件,設立專用通信通道,建設高性能數據、海洋數據、大型儀器設備信息共享平臺,打造“數字藍色硅谷”。
新聞解讀
建“藍色硅谷”未涉及行政區劃
藍色經濟區提出兩年多來青島成就斐然 今年上半年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了275億元
昨天,市發改委副主任、市藍辦主任任振剛在發布會上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藍色硅谷的建設是否會涉及行政區劃?
任振剛:因為行政區劃報批是很復雜的事情,現在還沒涉及到。
記者:藍色經濟區提出已經兩年多了,青島在這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上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任振剛:兩年來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青島市藍色經濟區的建設有了較快的發展。去年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達到1683億元,增加值557億,同比增長17.3%,高于同期GDP的增長。今年上半年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了275億元,同比增長22.7%。大家能看出來,同比增長的速度有較大的提高,高于全市GDP近12個百分點。應該說海洋產業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記者:目前藍色經濟區融資進展如何?
任振剛:我們采取了多渠道融資,多方面籌集資金的措施。首先要爭取國家的資金。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國家在更多的方面,在重大項目布局,特別是資金安排方面有了一定的傾斜。二是青島市在財力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三是更多地爭取銀行貸款。四是更多地吸引外資。(記者 官華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