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表:什么是“地溝油” 新華社記者 陳琛 編制 “我們在格林公司周圍通宵蹲點守候,發現這家工廠戒備森嚴,工作人員行動詭秘,往往在凌晨把原料油運進來,把成品油運出去。”全程參與偵破此案的寧海民警洪聚峰說,“廠區上空飄散著生物柴油廠所沒有的油香味,廠區周圍安裝了鐵絲網和密集的閉路監控,采購、生產、銷售等不同環節的人分工嚴格,互不知曉。里面肯定有名堂。” 寧波市公安局副局長王偉標介紹,犯罪嫌疑人為避諱地溝油這一稱謂,對深加工時的油稱為“毛油”,出廠后稱為“紅油”,銷售時稱為“米糠油”“棉籽油”;應付政府監管部門時,則稱為“飼料用油”。 銷售:冒貼品牌商標出售 根據格林公司成品油的流向,鄭州宏大糧油商行進入警方視野。7月14日,警方抓獲該商行負責人袁一等17名犯罪嫌疑人。 袁一是否知道格林公司賣的是地溝油呢?“我們賣的油顏色重,有一股辣味,一看就知道與正常的食用油有差別。”格林公司經營者柳立國說:“而且我們賣的價格是8100元至8300元一噸,正常的大豆油每噸要10000元左右。” “格林公司說賣的是米糠油、棉籽油。”袁一承認,“當時我有些懷疑是地溝油,所以家里炒菜從來不用這種油。”袁一把這些來路不正的油批發給鄭州郊縣的一些糧油店,或者經灌裝零售給周邊的賓館、飯店、工地食堂、夜排檔、油條攤。警方搜查時發現,部分地溝油還被貼上某著名食用油品牌商標。 毒油:相當部分具高致癌性 8月10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對浙江公安機關送檢的油樣出具了檢測結論,指出格林公司用地溝油生產的食用油含有多環芳烴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其中有相當部分具有高致癌性。 “兩年不到的時間,格林公司一家就生產了上萬噸地溝油進入市場。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格林公司還有其他銷售下線,目前正在調查取證。”洪聚峰表示。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部已于8月22日部署開展“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全國公安機關將嚴打“黑作坊”“黑工廠”“黑市場”“黑窩點”,深化打擊食安領域的犯罪。 (新華視點) 地溝油應當有 明確認定標準 本案折射出我國在地溝油監管方面存在三大問題。 一是標準缺失。“現在國家對什么是地溝油沒有一個明確的認定標準,如果只是按照現有的食用油標準,甚至會得出地溝油符合標準的荒謬結果。”王偉標表示。 二是監管不力。在警方偵破的這起地溝油案件中,各個環節都沒有看到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的身影……結果,涉及多個環節的地溝油犯罪往往成為監管盲區。 三是出口不暢。地溝油原本可以作為生產生物柴油等化工品的原料,但格林公司為什么要冒險生產食用地溝油呢?“因為我們生產的生物柴油根本賣不出去,產品沒有銷路。” 廣東將設獎勵金 鼓勵舉報地溝油 13日上午,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安廳等部門聯合召開全省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專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廣東將設立專項獎勵資金,鼓勵公眾監督舉報地溝油等食品違法行為。重大案件由公安部門掛牌督辦。 會議強調,嚴打“地溝油”違法犯罪專項工作是列入公安部開展“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的重點工作之一。各地、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作為當前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和年度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來抓,加強領導,加大協調配合力度,堅持“打、堵、疏”相結合,多措施并舉,實行綜合治理,徹底解決“地溝油”問題。 (記者 任珊珊 通訊員 粵食安) 選自:廣州日報 |
上一篇:上海外環大巴側翻 11人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