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民間高考改革方案解密:棄“3+X”推套餐
???????高考改革呼聲已是波濤洶涌。
???????他被媒體稱為中國首個民間高考改革基本方案的主要執筆人——在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等頭銜中,目前,這個稱謂使他更加顯著地處在了媒體的聚光燈下。
???????在楊東平看來,30歲的高考制度正由青壯年步入中老年,其局限性、弊病和負面價值已經暴露無遺。他的理想模式是以多元評價代替“一考定終身”,同時,擴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權,把選擇高校的權利放給學生。
???????然而,對于這份涉及許多人為因素的改革方案,人們普遍質疑的是,如何能夠保證改革的公平?
???????“前陣子參加一個紀念恢復高考30周年的研討會,事先我很擔心會不會又是‘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還好,主張改革的聲音更多。”楊東平這樣開頭。
???????“已經30年了,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對恢復高考的感激,對高考制度重要性、必要性的謳歌上,沒有人能否認這一點,但這一頁應該翻過去了,我們必須從這個起點向前再走一步,哪怕是半步。我們要回答的是一場漸進的、穩健的、實質性的制度改革是否可能。”他說。
???????楊東平和他的伙伴們所提出的中國首個民間高考改革基本方案,或可看作是在某個層面上對這個問題的探索。
???????“挺改”的“激進派”
???????在這場推動高考制度改革的呼聲中,楊東平因為力挺加速“改”而被許多學界人士看成是“主改”的激進派。
???????在他看來,高考有些弊病纏身。
???????30年前,作為撥亂反正的重大舉措,高考恢復了以學業能力選拔人才的標準,和“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公正,統一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高效率由此深入人心,被歷史和社會所共識。
???????30年后,高考制度顯然像個小伙子,由青壯年正步入中老年,它的局限性、弊病和負面價值已經暴露無遺。
???????對于高等學校制度改革和中等教育改革來說,高考制度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是中小學教育的強大“指揮棒”。在楊東平看來,它也是推進實質性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他認為,提速高考改革,可以說條件已經成熟。
???????為此,楊東平作為主要執筆人推出的這項方案,成為目前公開亮相的第一份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改革方案。
???????激進派VS守成派
???????民間從來不缺乏對高考改革的爭論,快和慢是目前爭論的一個焦點。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日前舉行一個有3.8萬樣本的民意調查,95%的受訪者對于現行高考制度持肯定態度。其中,17.6%公眾認為目前的高考制度“很好,應當維持”,77.5%的公眾認為有缺陷,但仍是目前最好的辦法,應該適當加以改進。其中透露出的信息顯示,主流民意肯定高考,同時支持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改革無疑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如果要給中國所有教育改革從難到易排個座次,多數人會讓高考位列第一,因此相當一部分學者對于高考改革快慢持保留意見。
???????被楊東平戲稱為“守成派”的資深高考研究專家、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說,高考確實有很多弊端,也對中學教育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但目前還沒有更科學更可操作的辦法來替代它。
???????“高校招生考試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們只能眾利相權取其重者,眾害相權取其輕者。減少高考的負面影響長期而艱巨,要從文化傳統、人事制度、教育與考試制度等方面進行配套改革。”這說出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憂慮和心聲。
???????首份有完整框架的方案
???????和劉海峰所預料的長期和艱巨相比,楊東平的改革方案顯然快速利落。
???????基礎資格考核+高校自主——這是他給未來高考劃定的基本目標模式。
???????對于這個基本模式,楊東平的解讀是應該以全國統一的學業能力水平考試為主,輔以高中學習成績、高中課外綜合表現的多元入學評價;高校確定錄取標準、進行加試或面試后自主錄取。
???????他的理想模式是,經過5到10年的努力,建立一種統一性和多元性相結合,“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高校自主性和學生自主性相結合,國家宏觀調控、高等學校自主錄取、社會參與的全國高考和招生錄取制度。
???????在新近“出爐”的方案中,楊東平提出6個高考改革的基本價值:首先保證公平,讓不同地方不同人群享有大致相同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和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改變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做法,全面評價學生;改變“一張考卷考所有人”,促進考試和選拔方式的多樣化、多軌化、彈性化;擴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權,使這一權利最終重新回歸高等學校,重視和擴大學生的選擇權,讓學生擁有更多選擇高校的權利。另外,堅持高考命題地方化的改革。
???????拋棄“3+X”提供套餐
???????最后,楊東平給出了一個構架完整清晰的“我國高考考試制度改革基本方案”,這份方案設計了從科目設計到錄取制度改革的各個方面。
???????比如,從科目設計來說,方案摒棄了傳統高考“3+X”的模式,給出一個能夠適應不同學生多種需要的“套餐”,建議將高校劃分為研究型大學、地方性高校和高職院校三大類,再分為文科、理科、工程技術科、生物和醫學科、藝術和體育科等不同科類,確定不同的考試科目和內容難度,適應不同學生的多種需要。
???????此外,建議強化春季高考,增加高校的數量,提高招生層次,使其成為和夏季高考同樣規格和分量的考試,使學生獲得兩次高考的機會,擇優選報學校;不依靠分數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將學生的高中成績和綜合素質作為重要參考,綜合評價可以包括學生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績、學生成長記錄、教師評語記錄、實踐活動、社會公益活動記錄等等。不過,由于目前學校的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機制不完善,這些改革難以操作,可以在中考改革中試行,以積累經驗。
???????對招生和錄取,他建議均衡各地招生名額差異,改變重點高校招生本地化的做法,減少和廢除定向生、保送生、文體特長生、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等一些特殊的政策,因為有些政策已經成為導致高考腐敗的政策通道。
???????推動作用是潛在的
???????在楊東平看來,“高考制度改革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價值,除了向地方賦權、向高校賦權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是向學生賦權。”他說,必須恢復學生對高校的選擇權,具體做法是,同一批次高校同步錄取,一個學生可以同時接到幾所高校的錄取通知,從高校的單向選擇變為高校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只有當學生有權選擇高校時,才會出現高校為吸引優秀生源而改善服務的競爭。
???????盡管民間對于高考制度改革的爭議不斷,改革的呼聲卻也日益被重復和放大。在談到這個改革方案出臺的真正目的時,楊東平說,并沒有過多希望它能夠立刻被實際采納或應用,但作為民間的一種態度和一種推動力量,至少它對于有關部門來說具有潛在的“激勵”和“推動”作用,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很有意義了。
???????他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全國高考的平均錄取率已經達到55%以上,大城市達到了70%以上,高等教育的供求關系已經相當寬松。
???????對話楊東平
???????如何保證改革的公平?
???????本報記者:對于高考改革步子的快慢問題,是不是一直有些爭議,教育部門的態度如何?
???????楊:從教育主管部門的態度看,他們更為穩健一些,總是強調高考改革的復雜性和難度,牽一發而動全身,眾口難調,每一項具體的改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們的態度在我看來過于謹慎,有不同的聲音是自然的,因為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利益。但是不能因為有不同聲音就停滯不前,可以通過公開討論,征集方案,通過改革在前進過程中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止步不前。
???????本報記者:這次推出的這個改革基本方案,是否是一個制度設計方面的嘗試?
???????楊:大家對高考附加的東西太多了,高考本來就是個單一的制度,全社會重視的程度越高,其所附加的東西越多,青少年和家長的壓力就越大,呼吁改革就是要恢復它的本身,它就是一個學校的選拔制度。現在,高考的供求關系已經非常寬松,如果我們的制度設計比較好,可以進一步降低一次性高考給人們的陰影,如果有更多的機會,就會改善一考定終身的情況,確實需要一定的制度來淡化它的社會效應。
???????本報記者:在您的方案中有很多改革制度,涉及到許多人為的因素,這樣的改革會讓許多人產生擔心,如何能夠保證改革的公平?
???????楊:公平是高考第一位的價值,還有其他的價值,比如,增強選拔的有效性,一個選拔尺度可以適用不同的人才。公平的選拔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人際關系的介入,這樣容易出現不公平的情況,我們的改革方案中還有許多不涉及人際關系介入的。
???????大家對公平最擔心的可能是綜合素質評價、自主評價、免試招生等等,但是改革方案中還有一些和這些無關,而且更容易實行。
???????比如,考試科目的改革,我們設計把試卷從兩套改為多套,它的針對性更強,這樣也可以解放很多人,實際上還是有很多非常便捷有效的措施可以做,綜合評價那些可以稍后進行。
???????素質評價是我們的目標模式,毫無疑問也是理想模式,但要在中國實現素質評價非常困難。今后相當長時間內,我們主要能做的還是積累經驗,尤其是通過中考積累這方面經驗。
???????我個人認為這是所有高考改革中最后才加以考慮的一項。在中國現有的道德環境下,簡單施行素質評價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但作為理想狀態而言,素質評價顯然又是合理的。要具體落實到操作層面,就要等到中國誠信環境、道德環境非常完善的時候,需要多少年誰也不知道,這也是改革最難的部分。
???????本報記者:現在還處于改革醞釀階段?
???????楊:這些年來,我們也在進行零碎的調整和改善,但是并沒有提出一個整體的改革方案,或者缺乏一個清晰的目標模式,但我們認為對于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應該有一個目標模式,我們不要求一天達到,可以用10年、15年進行,但是有和沒有是不一樣的,有了這個目標我們就知道一步步去接近目標,但是如果沒有,那就是有了就改,沒有了不想改。
???????本報記者:中國的改革模式您覺得可能會是什么樣的模式?
???????楊:我們的方案里提到了這個目標模式,這個目標,我想所有的人,包括官方的和民間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個所見略同,那就是美國的模式,就是統一的學習能力考試加上高考自主招生,因為中國那么大的人口基數,那么多考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化考試是不可取的,高考可以選擇,就像美國高校,要求某一個統一的考試達到某一個程度就夠了,有的學科有特別要求的可以增加考試的門類,各個學校可以提出不同的考試要求。
???????教育部:
???????高考改革可能有多個備選方案
???????針對首份高調出爐的民間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社會人士和民間努力探索高考改革的精神“值得稱道”。但高考制度是涉及千萬人、全國性的、影響面非常大的考試,有些建議從一時、一地或一人的角度出發是好的,但放到全國的范圍來看未必行得通。
???????據了解,近年來教育部組織有關機構正在開展高考制度改革的調研,“教育部會充分考慮采納民間的建議”。這位發言人表示,教育部將結合各方人士的不同意見綜合比較,不斷推進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是漸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個方案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目前,備受社會關注的醫療改革已出現了8套備選方案。部分參與民間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研討的專家表示,高考改革以及教育改革應借鑒醫療改革的方式,同時面向社會公布多份改革方案,邀請社會各界廣泛討論。對此,教育部發言人表示,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有各自的特點,高考制度改革是通過自下而上、廣泛征求各方意見來進行,在討論階段,高考改革不排除包括網上征集等多種方式征求民意,也不排除同時提供多個方案由社會各界討論的可能。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談松華認為,完全以分數錄取學生,一方面造成了公平競爭越來越激烈,只考慮高考成績,學生的社會服務、領導能力等等方面沒得到綜合考慮;但如果除了分數,要把學生的其他方面作為錄取標準,又會出現真實性、可信度等問題。
???????網友質疑
???????提防投機者鉆空子
???????在楊東平的博客上,許多留言的網友表達了對其方案的質疑。
???????高考還是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在當今國情下,沒有比此更好的辦法。對一些已初露鋒芒的特殊人才可以采取特殊的選拔方式,但一定以實力為基礎,并提防投機者。
???????(網友“zengzhaoyang76”)
???????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否則,又會導致新的不公平。我曾經當過中學教師,保送生制度就讓腐敗鉆空子——校長的子女要是成績不好,保送就給了他們的子女。 (網友“田楊”)
???????關于楊東平
???????1949年出生。“自然之友”副會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總策劃,中央電視臺談話節目“實話實說”節目指導。
???????7月18日,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該院最新研究成果——《我國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據悉,這份出自民間研究團體之手的方案是目前公開亮相的第一份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改革方案。
???????方案的提出者楊東平表示,在方案公布的第二天就將它報送了教育部,而有消息稱,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也曾經表示,教育部會充分考慮采納民間的建議。 (記者 趙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