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4省份已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
本報訊(記者 余冰玥)記者從國家醫保局獲悉,2023年6月以來,國家醫保局印發《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各地原本復雜的輔助生殖類項目分類整合為12項。截至目前,已指導21個省份對照立項指南整合輔助生殖類項目,其中20個省份將定價方式由市場調節價改為政府指導價,進一步規范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北京、廣西、內蒙古、甘肅等地已先后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
廣西醫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自去年11月1日起,廣西將9類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政策實施5個月,醫保基金支出約1.14億元,報銷比例59.13%,享受到報銷政策的約有5.58萬人,大幅減輕了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后,極大調動了有生育治療需求群體的積極性,幾個月來,全自治區輔助生殖機構門診量達60.77萬次,同比增長35.64%。內蒙古自治區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1日起,內蒙古將目前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取卵術、胚胎培養等8項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實行門診單行支付,不設起付線,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遵循“多繳多得”的制度安排,報銷比例分別為70%和50%。
除了規范項目和實行指導價外,甘肅、廣西、內蒙古對符合治療條件的參保人員,都有“每個治療性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項目及相關加收項目可享受醫保報銷‘兩次’”的政策。
“我們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對需求人群和基金承受能力進行了精密的測算,做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北京市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政策實施7個月以來,北京市職工就診2.7萬人,總費用2.2億元,職工醫保基金支出1.5億元,支出額度在年度測算基金安全運行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