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青島藍谷“產才融合”:是什么讓發展與人才彼此成就?
“明晚你去看電影《門鎖》嗎?報名啦?”“周一國畫、周二書法,周五有棋牌活動,一起報名吧!”“周四晚上有觀影和瑜伽課,好難取舍啊!”……
這些天,在藍谷青年人才活動群和各種專門活動群中,如此對話比比皆是,除卻嚴謹忙碌的工作氛圍,處處洋溢著青春的律動。
此時,你不得不贊嘆那句箴言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對于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產業,而對于產業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才。”
事實上,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并非隨意編排,而是經由共青團藍谷管理局委員會、青島藍谷人才服務有限公司精心策劃,已經成為一塊響當當的招牌,它們有一個時尚的名字:“藍谷夜‘Young’起來”系列青年活動。
今年以來,青島藍谷新增市場主體較去年同期增長25.1%,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連續兩年翻番,高企增長124%。進入四季度,這里正在集中推動總投資106.45億元的14個項目陸續開工。獲批全市首個海洋領域國家級孵化器,實現即墨藍谷零突破;獲省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省博士后創新基地、專精特新等多項榮譽稱號。
不難看出,隨著諸多項目的落地,以及企業的云集,青島藍谷對于人才的渴求與日俱增。而“藍谷夜‘Young’起來”則聚焦為青年人才辦實事,直面區域內青年人才對業余文化生活資源的需求,旨在形成青年人才服務藍谷,藍谷服務青年人才的雙向服務氛圍,進一步提升青年人才們在藍谷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對于正在攻堅“項目落地年”的青島藍谷而言,穩定“招才引智”成果,終將是對“雙招雙引”的最大促進。
雖然“藍谷夜‘Young’起來”只是一場活動,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其中蘊含的藍谷人才“攻略”,別具深意。
生活有溫度,與人才彼此成就
所謂“藍谷夜‘Young’起來”,沒有聲勢浩大的制作投入,卻被頗具新意的策劃分為五大活動主題:“遇見多彩的生活”“遇見成長的自己”“遇見最美的芳華”“遇見志趣相投的伙伴”“遇見幸福歡樂的家庭”……僅從帶有唯美標簽的歸類,你即可讀懂組織者的巧妙心思。
諸如,“遇見志趣相投的伙伴”,年輕人的閑暇時光不應該宅在家中,青春是個性奔放,屬于廣闊的社交平臺,此時,一場棋牌大賽,三五好友相聚,閑聊神侃,海闊天空。
若你稍稍不喜“競技”的嬉鬧,“遇見幸福歡樂的家庭”則會為你帶來一場親子繪本閱讀小課堂,與孩子一起,久違了再次回歸家庭的美好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青島的科研高地,“藍谷夜‘Young’起來”并非只面向科研院所與企事業單位,藍谷駐區高校的青年學生亦在其中。“遇見最美的芳華”,即是借助高校的場地,以活動串聯起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截止目前,“藍谷夜‘Young’起來”已經舉辦了書畫、瑜伽、舞動藍谷、棋逢對手、親子DIY烘焙、藍谷院線觀影、應急救援技能培訓等50余場次活動。蔚藍時光影院、海客餐吧、精圖教育、九如瑜伽、甜心舞蹈、星火救援隊……這些一路見證過藍谷“煙火氣”逐漸升溫的商家或組織紛紛參與,活動場場報名踴躍,千余人次參與其中,青年人才們從最初的相互陌生到后來的志趣相投,真正形成了青年人才聯盟,同時,也讓藍谷的夜晚真正熱鬧了起來。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主辦方,青島藍谷管理局團委和人才公司也在通過平臺宣傳、發放調查問卷、隨機采訪等方式,逐步完善活動方案,豐富活動內涵,真正讓青年人才聯動起來。
“來藍谷工作4年了,終于有專屬于青年人的夜生活啦!”
“感謝藍谷管理局,感謝藍谷人才服務公司,感謝你們的辛勤付出,才讓藍谷青年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
一句句尋常的感慨,傳達出青年人才對藍谷科研氛圍濃厚、自然環境優越,宜居宜業的贊美,亦透露出對“藍谷夜‘Young’起來”系列活動的認同。在這個平臺上,他們能夠不斷結交新朋友,豐富業余生活,幸福感爆棚,同時,通過線下的交流,洽談業務、促進工作,愿意扎根藍谷、建設藍谷、服務藍谷的意愿愈加深厚。
曾經,藍谷收到過諸多“誤解”。
每每提及科研高地,首先會想到遙不可及:定性思維讓我們覺得此為科研人員的專屬之地。其實,科研高地、人才高地往往是功能性城市最有玩頭、有看頭、有說頭的地方,它往往是這些城市的“靈魂”,其發展布局決定著城市的未來,于此,我們會觸摸現今科技的寬度,預想未來科技的高度。只不過,受定性思維局限,使得高新科技看似又高又冷,何談有溫度的生活?
或許,青島藍谷是一個例外。一處科研高地在大搞科技創新、雙招雙引、項目落地的同時,還熱衷于各類活動的發起、組織與推進。
藍谷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同樣,人才也需要施展才華的舞臺。藍谷在“臺前”為人才提供舞臺的同時,也在努力做好“幕后”服務工作,藍谷與人才相互成長,彼此成就。
精心搭臺,人才生態圈的歸屬感
11月26日上午,“智聚藍谷、眾創藍圖”青島藍谷首場直播帶崗招聘活動在藍谷人才驛站舉行。這次活動由青島藍谷管理局主辦、青島藍谷人才服務有限公司承辦,依托智聯招聘平臺打造。
當天,彩虹魚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及嘉和博龍醫療科技(青島)有限公司2家企業線上“直播帶崗”,提供了會計、法務、醫療器械研發工程師、市場營銷經理等多個招聘崗位。
事實上,政府提供平臺,人才與企業或資本面對面,這是最直接高效的交流模式。從現場效果來看,雖然“直播帶崗”僅有半天時間,活動參與人員卻達到了1040人,收獲評論數1264條,收到簡歷72份。直播現場,求職者通過微信小程序、APP等多渠道與企業HR線上互動、投遞簡歷、現場答疑等,讓求職者與企業實現線上云牽手,好崗位觸屏可及。
此次“直播帶崗”活動是藍谷管理局應對疫情防控新形勢,打破時空限制,切實解決企業“招工難”和勞動者“就業難”而做出的一次有益探索。
今年以來,為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青島藍谷樹立“服務企業無盲區、服務人才無死角”的人才發展理念,凝心聚力當好企業“大管家”,做好人才“貼心人”。
青島藍谷堅持用人需求導向,積極搭建人才供需對接平臺,幫助企業招才引智。通過與國內知名人力資源機構合作,搭建“藍谷招聘云平臺”,免費供園區企業發布崗位需求,幫助企業招攬優秀人才。同時,通過藍谷微信公眾號、藍谷官網以及青島市網絡招聘等多種渠道累計幫助園區48家企業發放崗位需求700余個,初步達成意向人才400余人。
此外,為了給人才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積極響應青島市級人才驛站建設要求,結合實際,青島藍谷按照“一個總站+N個基地”的模式,創新性的建設藍谷人才驛站。
其中,人才驛站總站主要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指導、信息發布、項目對接、培訓交流等“一站式”綜合服務,而人才驛站各基地則從藍谷區域內優質餐飲、住宿、健身、旅游、研學等資源中擇優確定,主要為人才提供特價住宿、旅游休閑、城市融入等便捷式生活服務。
不難看出,攻堅“項目落地年”,諸多項目企業紛紛落地,創業不僅需要政策、資金等硬性支持,其后續運營則無時無刻離不開“理想的生活”。這種“生活”的理想不僅涵蓋工作無憂,更在于“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元素,需要共享整個區域公共資源,對入駐企業提升員工幸福感有顯著的幫助。正如方才提到的“藍谷夜‘Young’起來”系列活動,細節以小見大,皆為“營商環境”重要的加分項。
如今,青島藍谷已經明確將繼續堅持“政府搭臺、人才唱戲、企業響應、多方互動”的人才發展思路,常態化開展直播帶崗、“藍谷夜‘Young’起來”系列活動,著力打造“讓人才暖心、讓企業放心”的藍谷人才生態圈。
產才融合,多渠道招才引智
自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以來,藍谷將“產才融合”的發展理念一以貫之,堅持以產業發展帶動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助推產業升級,打造產才融合發展新高地。
于此,藍谷對標深圳、上海等人才工作先進地區,先后制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產業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關于加快推進科教產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創業若干政策》《青島藍谷院士小鎮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加大項目扶持和獎勵力度,對產業人才按照稅收貢獻給予獎勵,在提供孵化場所、子女入學、人才住房等方面提供最大優惠。
2021年,青島的“項目落地年”與人才“政策落實年”,青島藍谷凝心聚力當好人才政策“宣傳員”“指導員”“服務員”,以人才政策落實促進人才集聚、保障項目落地。創新人才政策兌現方式,通過“非申即享”方式為15家企業兌現扶持資金155萬元;開展藍谷產業人才政策兌現工作,累計兌現住房補貼、安家費等各項人才政策扶持資金605萬元。
當藍谷創業中心、藍谷院士小鎮等創新創業平臺開啟運作,它們聯袂構建起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全鏈條創業孵化體系,實現平臺引才乘數效應。青島藍谷借勢鼓勵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引才載體開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推動藍谷產業轉型升級。目前,這里已獲批市級及以上引才平臺近60個,其中今年以來獲批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家,占青島市獲批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三分之一,為人才來藍谷施展才華、實現抱負提供了最優平臺和最佳舞臺。
留在藍谷的引才攻略是靈動的。藍谷正聚焦“3+3”產業體系,做好人才需求預測與發布,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聯動,建立人才團隊落地報備和跟蹤服務制度,推動人才向產業龍頭、高新集群、創新平臺、重大項目集聚。同時,積極嫁接市級人才戰略合作平臺,爭取承辦市級人才項目交流對接活動或重大學術會議、科技論壇,全力支持園區科研院所舉辦各類引才引智活動。此外,藍谷正支持園區企事業單位通過技術指導、項目合作等形式,柔性引進一批能夠促進藍谷產業發展的各類急需緊缺人才。
若言“藍谷夜‘Young’起來”煥新了青島藍谷的夜生活,搭建了一個青年人才社交的平臺,事實上,它只是藍谷尊重人才的一個縮影。當下,青島藍谷正在大力發展重點產業和“四新”經濟,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以開放的胸襟匯聚各方英才,打造新時代人才智力集聚高地,吸引入駐藍谷的企業、企業家以四海人才走進藍谷、投資藍谷、布局藍谷,共同服務國家戰略,攜手實現合作共贏。(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肖芳 通訊員 藍小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