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辛苦了!”青島璀璨的燈光為您點亮
今年9月10日,是第三十七個教師節。
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時語重心長: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9月8日、9日,青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走訪慰問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教師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祝福。
“老師,您好!”“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快樂!”……聲聲問候與祝福,道出款款深情與無限敬意。
9月9日晚上7點30分,青島五四廣場附近不少樓宇璀璨的燈光為教師點亮。“為教師亮燈”活動將持續到9月10日晚間。
“為教師亮燈”,浮山灣燈光秀點亮教師節。
青島用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表達一座城市對教師的無上敬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使命。
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教師總數已經達到1792.97萬人,比上年增加60.94萬人。山東省教育廳最新數據顯示,全省教育系統教職工156.7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32.8萬人。青島現有教職工16萬人,其中專任老師12.9萬人。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面對教師的付出與貢獻,青島健全體制機制,保障教師待遇,首年實施教師禮遇,首次為教育世家頒獎,就是要讓教師越來越成為“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就是要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道的濃厚氛圍。
尊重、禮贊、期盼、關愛,一座城市用最高禮節、最務實舉措,帶動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而這正化作廣大教師奮進的動力,化作推動青島發展的巨大力量源泉。
01
這些年,青島教師隊伍“層級”不斷提升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好老師的能量不可估量,他們為城市培育一代代希望,儲備一批批人才。
曾幾何時,家長們為了追逐名師資源,拼學區房、擠名校。相關主管部門意識到,只有不斷擴大名師資源,發展均衡教育,才是教育健康發展的路徑。于是,青島這些年不斷加大教師招引力度,特別是已經成為行家里手的名師名校長和高學歷層次的新教師,是城市引才的重點人群。
憑借區位優勢和城市發展的吸引力,青島頗受優質師資的青睞。近年來,最受歡迎的國家公費師范生有超過7成選擇在青島就業。吸引外省高層次人才,青島一些區市力度頗大。西海岸新區引進培育教育體育人才,A類人才可給予總額100萬元生活補貼;引進5年內購買新區內商品住房,可享受最高80萬元的購房補貼或按優惠價購買140平方米人才公寓。
對外引才的誠意讓越來越多高學歷人群投入到青島教育事業。今年,已有1755名新老師加盟青島教育崗位,他們中許多人擁有碩士以上學位。實際上,目前博士生做中學老師,在青島也不算稀奇。既有高學歷又有高眼界,這些老師為青島教育帶來新的期待。
同時,青島大力培育本土名師,為優質教育能夠均衡發展奠定基礎。本土培養和對外引才并重的方式帶來了新教師學歷層次明顯提升、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如今,全市16萬教職工奮斗在教育一線。按照2021年教師節前夕市教育局統計的數字,青島中小學教師中,有國家教學名師4人;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76人;齊魯名師名校長152人、省特級教師304人,數量居全省首位。青島還評選出青島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607人。為發揮名師名校長引領示范作用,青島已組建全國、省、市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工作室225個,每個工作室引領8-10名青年教師、校長專業成長,輻射指導2所學校特色發展。
當然,好老師不只是某一所學校的專屬資源,青島的教師流動機制讓教師資源動起來,輻射帶動作用顯著。
9月9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一組數字:全省教育系統教職工156.7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32.8萬人。近三年補充教師中小學教師13.5萬人,交流輪崗教師校長達13.2萬人。
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為教齡3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相較于全省,青島的步子更大。以2017年數據為例,青島市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交流輪崗比例達32%;教師交流輪崗比例達21.1%,其中,骨干教師人數占交流人數的比例為32.3%。近年來,青島教師校長交流重點在區(市)域內城鄉之間教師交流,區(市)域內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教師交流。名師到了新校,帶去自己的經驗做法,手把手帶出教師隊伍;普通老師去了優質學校,身臨其境感受先進的管理和教研,加速自我成長之路。教育優質均衡,在教師流動中輻射全市。
教師隊伍“升級”,意味著“雙減”政策落地有了師資保障。為學生減負,就必須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的教學水平迎來新的考驗;為家長減負,需要落實課后服務“5 2”模式,服務結束時間要對接家長的下班時間,教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帶領學生課后自習。
用精益求精的匠心,教好每一個學生、上好每一堂課,讓教育回歸育人本位,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動力,教師任重道遠。
02
這些人,給城市帶來發展的不竭動力
遇見好老師,是孩子一生之幸,擁有好老師,是一座城市發展之幸。
要有和青島城市發展相匹配的高質量教育,需要一批有使命感、成就感、歸屬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有愛心、耐心、細心、專心、誠心的好老師。
青島同安路小學的老師們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合影留念。
嶗山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就有這樣的好老師。語文教師王麗霞帶著女兒住進學校宿舍,就是為了多陪陪那些無法回家的殘疾孩子。晚上,為了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孩子發清楚音節,她在教室里一遍一遍地在學生耳邊大聲拼讀。出了教室,才知道剛滿四個月的女兒因為找媽媽哭得嗓子都啞了。
在鄉村學校藏馬山河頭小學,孩子們也有這樣一位好老師。大學畢業后,劉清翠主動申請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她發現了從小失去母親的學生小芳因為頭發上有虱子而沒有朋友。劉清翠帶來剪子,給小芳理發,教她洗頭,給她買新校服,一點一點地幫助小芳提升了學習成績,漸漸消除了自卑。
青島文昌小學教師龍清霞,從教36年,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她常問自己:“如果這是我的孩子,我會怎么辦?如果我是家長,我希望孩子有一個怎樣的老師?”她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憑一顆愛心走進了孩子的世界,贏得了家長的信任。
有愛心會教書的好老師讓青島的教研成為山東最強。在今年全國小學數學文化優質課大賽評審中,青島提報的6節課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4節,占全省獲得一等獎課例的50%。今年“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學優質成果培育與推廣研討會”上,青島6項研究成果在大會作交流發言,數量居各地市前列。
青島是一座閃耀著教育光輝的城市。蔡元培等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都曾在青島落腳,并對青島教育進行過或深或淺的指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任職私立青島大學的孫廣欽、林濟青、凌道揚等教職員,為青島帶來了“中國制造”教育元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青島,寓居著聞一多、梁實秋、老舍、沈從文、洪深等作家、學者,為青島帶來了蓬勃發展的文化事業。
青島重慶路第三小學的學生向老師獻上少先隊禮。
時至今日,青島的教師隊伍里也不乏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智慧寶庫。比如,剛剛獲得2021年度齊魯最美教師的青島農業大學教授王寶維將文章寫在鵝棚里,他的“五龍鵝”養殖技術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大獎,無數膠東農民因為他推廣的養殖技術發家致富,過上了小康生活。
同樣獲得齊魯最美教師的青島理工大學教授趙正旭,為解決我國航天事業“卡脖子”技術問題作出了杰出貢獻。他和團隊研發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系統及地外遙操作操控作業平臺為“天宮”“神舟”“嫦娥”“天問”提供技術支持。
還有獲得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的青島大學教授牛海濤,既教書育人,又治病救人,在新冠疫情爆發后,他帶領醫療救援隊的奔赴湖北,圓滿完成抗疫任務。
03
這些事,讓青島的老師幸福感倍增
我們頌揚廣大教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更應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青島推出了一系列有溫度、有力度的舉措。連續多年舉行了“最美教師”評選活動,今年30人獲青島市“最美教師”,32人獲青島市“教書育人楷模”,頌揚教師敬業精神,提升了教師職業幸福感,營造出了濃厚尊師重教的氛圍。
今年,青島首次在全市范圍內啟動了教師禮遇活動,在新教師入職,教師從教10年、20年、30年,教師退休等重要節點,給予教師職業禮遇。
9月9日上午,重慶路第三小學舉行教師節慶祝活動。教師們依次走上臺,由教齡長的教師向教齡短的教師依次頒發獎章和證書。“矯立霞老師,您從事教育工作滿20年,感謝您為教育事業發展付出的努力!”證書上有誠懇的致意,還有老師的照片以及老師的從業經歷。捧著證書,矯立霞感動得眼圈泛紅:“這是沉甸甸的信任和肯定。”
青島陵縣路小學的學生在教師節到來之際通過手工繪畫為老師送上祝福。
今年教師節前夕,青島圍繞“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主題,開展了青島首屆教育世家宣傳活動,全市范圍內共推選出十個有代表性的教育世家。
他們當中有賡續百年、傳承六代的教育“大家族”,有一家四口人都扎根特教崗位的教育世家,有的家庭幾代人堅守鄉村教育,有的家庭奉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每個教育世家的故事都宣示著一份堅定的信念:做青島教育的堅守者、踐行者、傳承者。
青島首次舉辦教育世家頒獎禮,向獲獎家庭敬獻鮮花、頒發“教育世家”門楣,旨在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秉承立德樹人初心,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青島還建立了中小學教師工資與當地公務員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教師年度平均工資水平低于當地公務員年度平均工資水平的部分,作為政府獎勵性績效工資按績效發放。同時,教師各類津貼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班主任津貼發放標準提高了;參照班主任津貼為中層及以上干部津貼,學校中層副職、中層正職、副校級設置了專項津貼;鄉村教師鄉鎮補貼、交通補助得以落實,對其中條件艱苦學校,每人每月平均增加600元;鄉村教師“基層評價、基層使用”職稱評審制度和工作20年、30年參評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不受崗位限制政策得以落實。
尊重教師、理解教師、支持教師、關心教師、愛護教師。一座城市對于教師的態度,就是對待教育的態度,就是對待民生的關注。因為,教師是什么樣子,城市的未來就是什么樣子。
讓我們再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作者 |黎黎子 一鐸 攝影 |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