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軌道交通三期規劃項目建成后 45分鐘可通達三岸主城區
青島新聞網9月10日訊(記者 丁淑華)日前,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以下稱“規劃”)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青島軌道交通網絡格局漸顯。9月9日,青島市政府舉行規劃落地實施發布會,會上表示將在未來5—10年,建設好“軌道上的青島”,項目全部建成后,東岸城區網絡進一步織密,西岸、北岸城區網絡骨架初步搭建,三岸主城區內部45分鐘可達、關鍵節點之間1小時可達。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縮短城區間距離
青島市是典型的海灣城市,地形地貌較全國來講都很特殊,尤其在城市從跨灣發展向三城聯動逐步轉變的當下,城市空間跨度大,組團化發展的態勢非常明確。
青島的地形地貌對公共交通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軌道交通作為一種大運量、準時、便捷、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既滿足地形要求,又能有效縮短中心城區之間及外圍組團城區間的時空距離,實現中心間的快速聯系。
三期建設規劃兼顧兩個重點,第一解決居民出行難題,第二支持和引領城市發展。
中心城區的地鐵2號線二期和5號線都是切實為百姓規劃的線路,5號線實現與多條線路換乘,主要服務郵輪母港及老四方、浮山后等人口密集區;2號線二期主要服務李滄東片區、院士港等區域。兩條線路建成通車后可以有效改善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現象。
從支持和引領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9號線一期、15號線一期作為北岸城區骨干線路,搭建起北岸網絡框架,加強城陽與東岸主城區的聯系;另外在環灣區域的即墨、膠州和西海岸原膠南城區分別布置了7號線二期、8號線支線、6號線二期,進一步拉近了外圍中心城區和市區的時空距離。
打造“軌道上的青島”,緩解交通壓力
我市軌道交通既有獲批線路9條(1、2、3、4、6、7、8、11、13號線),包括一期、二期建設規劃7條軌道交通線路和2條城際軌道交通線路,總長364公里。三期建設規劃獲批后,我市軌道交通獲批里程將達503公里,位列全國第9位,進入全國先進城市行列。
三期建設規劃大部分線路在人口密集區,項目建成以后,青島的軌道交通網絡骨干基本形成,覆蓋率將大幅提升,極大緩解整個城市的交通壓力。
據悉,“十四五”期間,預計既有獲批線路(9條、364公里)將全部通車運營,三期建設規劃項目同步推進,項目全部建成后,東岸城區網絡進一步織密,西岸、北岸城區網絡骨架初步搭建,三岸主城區內部45分鐘可達、關鍵節點之間1小時可達,初步建成“軌道上的青島”。
銜接多種交通方式,完善島城交通網絡
青島的鐵路、公路、航空、海運交通樞紐較為分散,通過地鐵將這些交通樞紐聯系起來是軌道交通建設的重要任務。目前從已經通車的線路來看,交通樞紐聯系網絡逐漸形成,地鐵3號線連接青島站,地鐵1、3、8號線連接青島北站,極大方便市民游客的出行。
三期規劃將西海岸新區青島西站這一重要鐵路樞紐納入軌道交通接駁站點,同時盡量服務膠州站,建成后覆蓋青島站、青島北站、紅島站、青島西站、膠州北站、膠州站六大鐵路樞紐。
另外規劃還對市內的14個公路客運樞紐進行聯通,8號線連接膠東國際機場,1號線服務流亭機場區域未來開發。可以預見,隨著地鐵線路建設的不斷推進,青島市交通網絡格局將進一步完善,航空、鐵路、公路、港口等重要交通樞紐實現全面覆蓋,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常規公交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體系。
串聯產業聚集區,支持產業升級發展
三期建設規劃中聯通了眾多產業聚集區,包括城陽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李滄院士港區域、市北郵輪母港區以及西海岸生態園區,為青島產業聚集區的發展打通交通動脈,為城市創新發展創造活力,促進創新人才集聚,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