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未來五年 青島新增城鎮住房70萬套 人均住房達36.2平米
青島新聞網7月19日訊(記者 朱穎)今天上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正式對外發布《青島市“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規劃范圍為青島市全域(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的城鎮住房。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全市新增城鎮住房70萬套左右,到2025年末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6.2平方米。
“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城鎮住房70萬套左右
隨著當今就業選擇更加靈活、區域間流動更為自由,以及更加多樣的人生可能和價值追求,讓現代人的居住觀念更加多元。為了順應“多元化”的趨勢變化,“十四五”時期,青島市城鎮住房發展,將從以購為主轉向租購并舉,從以滿足數量需求為主轉向量質并重,從以增量擴張為主轉向增存并進。
《規劃》提出,未來五年,青島市城鎮住房發展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城鎮住房發展水平穩步提高,住房需求、布局、品質、投資、分配結構更加優化,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房地產市場保持長期平穩健康發展,新市民、引進人才住房需求充分保障,住房發展模式不斷轉型,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職住平衡水平明顯提高,住房發展與城市發展、國民經濟發展更加協調。“十四五”時期,全市新增城鎮住房70萬套左右,到2025年末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6.2平方米。
此外,還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完善由租賃型和產權型商品住房組成的市場化住房供給體系;推動住房保障從戶籍家庭為主轉向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建立健全由租賃型和產權型公共住房組成的住房保障體系;以新市民和引進人才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優化住房租購結構。租賃住房套數占全部住房套數的比例提升至15%以上;提升住宅和住宅小區設施配置標準,提升養老扶幼能力,促進物業服務管理提質擴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未來五年,全市租賃住房計劃達60萬套(間)
根據《規劃》,我市“十四五”時期城鎮住房發展主要任務包括:完善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體系、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全面提升居住品質、創新住房管理方式、深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優化提升社區服務和治理、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
其中,“租購并舉”是我國未來住房發展的大趨勢。《規劃》提到,要構建“2×2”住房供應體系。青島市城鎮住房,按照供給渠道和方式不同,分為商品住房和公共住房兩類。商品住房完全市場化,由社會投資建籌,公共住房利用公共財政或公共政策支持建籌。同時,根據使用權獲取方式不同,分為產權型和租賃型兩類,商品住房分為租賃型商品住房和產權型商品住房,公共住房分為租賃型公共住房和產權型公共住房。此外,合理配置各類住房供給結構,根據各類群體住房需求,公共住房與商品住房新增供給套數占比原則上按4∶6控制。
《規劃》提出,要以新市民和引進人才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優化住房租購結構。至規劃期末,全市租賃住房總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達60萬套(間),租賃住房套數占全部住房套數的比例提升至15%以上。
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成為未來我市城鎮住房發展的重點,主要措施包括:
完善多樣化多渠道的房源供應體系。以企事業單位自有土地、協議出讓土地、整體出讓租賃住房用地等國有土地供地渠道集中新建租賃住房;利用國有土地配建租賃住房,按照規劃住宅建筑面積的10%-45%實施配建。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空間規劃建設租賃住房。推動低效存量非住宅房屋改建租賃住房,盤活低效閑置住房用于租賃。
培育專業化規模化的市場供應主體。發揮國有企業引領、規范和調控作用,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住房租賃業務,鼓勵具有一定規模和運營經驗的國有、民營和混合所有制企業將住房租賃納入經營范疇,實施規模化租賃服務。支持物業服務企業、中介機構和各類投資主體開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住房租賃經營。
提高規范化信息化監管服務水平。構建統一的租賃市場房源和交易數據庫,對全市住房租賃市場運行進行動態監測。加強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動態化監管,實現房地產經紀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在平臺實名備案管理和信用管理。推動規范化便捷化的租賃線上交易。
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依法登記備案的非本市戶籍承租人申領居住證后,可以按照規定享有基本公共服務,重點實現承租人在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周邊購房人逐步同權。
未來五年,規劃新增公共住房26萬套
《規劃》中,“保障擴容提效”依舊是“十四五”期間青島住房發展的著力點。堅持政府保障托底,統籌考慮城鎮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家庭、新市民和引進人才的住房保障需求,推動住房保障從戶籍家庭為主轉向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居住證持有人對住房保障的實際享有水平。建立健全由租賃型和產權型公共住房組成的住房保障體系,規劃新增公共住房26萬套左右,占全部住房供給的37%。
《規劃》中明確了具體的實現路徑——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合理有序擴大保障范圍,推動住房保障從戶籍家庭為主轉向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對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加強對新市民、引進人才的住房保障,對“夾心層”提供適當住房保障支持。
優化多主體多渠道公共住房建籌方式。積極推動住房保障方式從政府單一供給轉向政府、企業和其他機構多主體供給。采取配建、集中建設和盤活存量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籌集公共住房房源。
合理調配公共住房供給結構。統籌考慮土地供應和合理的租售比例關系,建立租賃型、產權型公共住房類型之間動態轉換機制。
優化公共住房空間布局。積極推動公共住房與商品住房配套建設,實現公共住房布局空間相對均衡。推進以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為導向的TOD開發模式,提高在公交站點周邊地區和新市民、引進人才較為集中的各類就業中心周邊地塊的公共住房供給。
提高公共住房運營管理能力。健全公共住房資格審核信息比對機制,進一步提高資格審核精準化水平。加強租賃型公共住房租賃監管,嚴格配租備案制度。建立完善公共住房信用評價機制,積極引入智慧門禁等物業管理方式,提高公共住房管理服務效率。
劃定“三大片區”住房發展總體格局
《規劃》中還提到,要構建“優化提升區、重點拓展區、遠郊發展區”的住房發展總體格局。各分區以差異化的城市建設、功能提升、產業發展為引導,完善住房供給。
優化提升區包括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該區域是青島市行政、文化、金融、科教、商貿、商務、旅游度假為主體的綜合功能區,也是青島市歷史文化風貌、濱海特色風貌集中區和城市功能疏解區。未來新增住房需求旺盛,而城市空間可拓展潛力較小。
重點拓展區包括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該區域是青島市城鎮發展空間拓展重點區,是青島市著力建設的科技型、生態型、人文型的新城區,也是實施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產業升級和承接功能疏解的核心區域。上述各區是承載人口和空間拓展的主要板塊。
遠郊發展區包括平度市、萊西市。該區域是青島市推進新型城鎮化、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區域,也是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住房市場以周邊進城農民首次購房和本地居民改善性購房為主。
從目前全市住房去化周期情況來看,大部分區(市)新增住房以新建為主,部分區(市)住房庫存較多,須在優先消化存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新建住房。
優化提升區———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該區域城市空間可拓展范圍小、新建住房潛力有限,而每年新就業人口規模占比高,新增住房需求旺盛。規劃市南區新增住房約1萬套,市北區新增住房約4.4萬套,李滄區新增約5.4萬套,嶗山區新增住房約2.9萬套。市南區和嶗山區土地情況緊張,應積極結合城市更新,挖潛閑置用地,適度新建住房。市北區目前去化周期較長,需優先消化存量。
重點拓展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重點拓展區作為青島市未來新增住房供應的主要區域,除滿足本地居民的首次購房和改善性需求外,還需滿足優化提升區外溢的購房需求。規劃西海岸新區新增住房約19.2萬套,新增供給超過全市的1/4,是新增住房的主要區域,城陽區新增住房約12.1萬套,即墨區和膠州市新增住房約9.4萬套和8.4萬套。膠州區目前住房庫存相對較高,需考慮優先消耗庫存;即墨區、西海岸新區目前去化周期相對合理,但由于近年來供地和新建住房規模持續偏大,潛在庫存較高,需結合庫存變化謹慎新增住房用地供給。
遠郊發展區———平度市、萊西市。未來兩市要加快城鎮化進程,穩定土地和商品住房供應規模,防止住房市場過大波動。規劃平度市、萊西市新增住房約4.6萬套和2.6萬套。當前萊西市和平度市住房去化周期較長,住房庫存相對較高,其新增住房要優先消化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