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應保盡保,員工成建制落戶,全程VIP服務…來看青島抓大項目的決心和誠意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青島,再出重磅辦法。
近日,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青島市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管理辦法》,對市重點項目的界定、儲備、管理、保障、服務等方方面面作出明確規定,特別是在項目保障和項目服務方面的決心和誠意令人印象深刻——
市重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供給根據項目建設時序和節約集約用地要求,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予以落實;
市重點項目引進人才可按規定申請租購青島市人才住房,享受住房優惠政策;
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按規定享受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綠色通道服務”;
市重點項目所屬員工可成建制落入單位集體戶,有關部門(單位)提供全程代辦服務;
加快流程再造,采取容缺受理、集中辦理、并聯審批等措施,建立健全綠色通道,依法依規為項目引進、落地、征遷、審批、建設等全過程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
其實,青島早就建立了重點項目相關管理辦法,上一個版本是2016年3月印發的《青島市市級重點項目管理辦法》。
稍作對比可以發現,老版辦法更側重于管理,而新版辦法則是管理與服務并重,專門用一章來部署如何加強項目服務,并拿出了相當有力度、有吸引力的優惠措施,如前文所述。
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對推動青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在區域競爭中爭先進位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青島旗幟鮮明地打出了“項目牌”,明確將2021年確定為“項目落地年”,掀起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熱潮。
今年時間已經過半,項目抓得怎么樣?青島市發展改革委最新數據顯示,青島項目落地“期中考”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今年上半年,220個市重點建設項目開工率(含續建)達99.09%,投資完成率達78.27%;110個市重點準備項目提前開工59個,投資完成率達32.17%。37個項目入選省重大項目,數量居全省首位。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青島的未來就在這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中慢慢蓄積、生長。
“升級版”項目管理辦法的及時出臺,無疑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01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
離開了項目,經濟社會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十四五”能不能開好局、起好步,關鍵就在于項目建設。青島把2021年確定為“項目落地年”,就是要聚力攻堅,用實打實的項目建設開局起步,提振信心,培植未來。
軟控膠州裝備產業園項目
今年以來,青島抓項目的節奏極為緊湊,力度前所未有——
2月19日,辛丑牛年第二個工作日,青島舉行全市“項目落地年”調度會議,吹響了“項目落地年”的集結號。
2月26日,青島舉行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各區市盡銳出戰,推出總投資2984億元的270個項目集中開工,吹響了比學趕超抓項目的“沖鋒號”。
在3月1日舉行的“項目落地年”招商引資項目洽談周簽約推介會上,青島簽約正威新能源供應鏈、北汽整車制造總部基地二期項目等20個世界500強、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達到526億元。
3月17日,青島市委辦公廳印發了長達96頁的《青島市“項目落地年”實施方案》,要求迅速發起項目招引、簽約、落地、開工、建設的強大攻勢,真正以投資帶動經濟工作全鏈條,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5月9日至12日,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走出去”,赴成都、深圳兩市進行學習考察。這既是一次開闊視野、提升境界之行,更是一次對標對表、加壓奮進之旅。
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考察騰訊
考察歸來,馬不停蹄,從5月16日開始,在兩天半時間里,由市領導和各區市、功能區、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觀摩團“走下去”,實地觀摩了全市10個區市和4個功能區的30個重點項目,邊走、邊看,邊議論、邊思考,既對比學習,又相互激勵,比學趕幫,掀起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熱潮。
5月下旬,青島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完善市級領導同志頂格推進重點項目制度的通知》,對市級領導頂格推進重點項目范圍、途徑等作出明確要求,還詳細列出了“2021年市級領導同志頂格推進重點項目清單”,給市級領導“派了任務”。
5月31日,青島市采取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二季度重點產業項目視頻集中簽約活動,共簽約項目65個,計劃總投資873億元。
……
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首先要把成效體現在抓項目、促投資上。
如今,青島上下已經形成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濃厚氛圍,將之作為衡量所有工作的重要標尺,迸發出強大的戰斗合力。
02
“期中考”:提前1月“時間過半、投資過半”
事實一再證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樣。
今年以來,以“項目落地年”為抓手,青島聚焦聚力15個攻勢和13條產業鏈,著力建設工業強市、創新型城市,奇瑞汽車青島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開工,數字青島建設全面起勢,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升,市場預期不斷改善,全市經濟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各項工作成效明顯。
Handle全球根節點
青島從項目篩選、項目服務、項目管理、項目推進、項目督導全流程發力,項目落地“期中考”成績還不錯——
上半年,市重點建設項目新建項目開工104個,較一季度增長近一倍,比去年同期多33個;開工在建(含續建)率達99.09%,較一季度增長16.5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加10.24個百分點。其中,新建項目開工率達47.27%,較一季度增長51.56%,比去年同期增加40.01%。
項目只有落地了、達產了,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上半年,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800.25億元,投資完成率達78.27%,提前1個月完成“時間過半、投資過半”任務;15個50億元及以上大項目已開工建設14個,完成投資182億元。市重點準備項目提前開工59個,較一季度實現成倍增長;完成投資近80億元,是一季度的5倍。
觀摩青島(萊西)航空產業新城項目
一批引領性項目加快推進,展現出較強的帶動作用;一批創新性項目定位高端,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一批集聚性項目重點發力,展現出良好的集群效應。
但也要看到,與先進城市相比,青島重大項目尤其是過百億的、具有引領性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少,對城市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不明顯。
這也是青島此番專門為重點項目“量身定制”管理服務辦法的初衷。
03
要管理,更要服務
管理出效益。土地、資金等資源要素是有限的,尤其是土地。政府要做的是把土地配置到最需要的領域和項目上,正所謂,好鋼用到鋼刃上。
對項目進行管理的出發點正是要把牢門檻,清晰界定重點項目的標準和篩選機制。
符合城市定位和總體規劃、符合產業政策、對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事關長遠和全局……這些應當是重點項目的基本特質。
資源有限、精力有限,必須有所取舍,一定要清楚青島缺什么,要什么,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汽解放新能源輕卡基地項目
城市競爭,關鍵在產業;產業競爭,核心是產業鏈。
青島立足自身實力,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瞄準城市未來,全面梳理、聚力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商貿、商務服務、現代海洋、高端化工、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高效農業、高端裝備等13條產業鏈,這是青島對產業變革趨勢的主動把握。
只有全力做大做強13條產業鏈,在延鏈、補鏈、強鏈上進一步提速,青島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不斷進位爭先。
當然,這13條產業鏈發展的水平層次各不相同,緊迫性、優先度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哪些產業應當是“重中之重”?
5月18日舉行的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劃了重點”:綜合考慮青島產業基礎、發展勢頭和行業潛力,下一步要重點打造海洋經濟、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5個全國一流的產業集群。
因此,無論是在項目招引,還是項目建設過程中,都應當緊扣13條產業鏈,尤其是圍繞“5個全國一流產業集群”這一目標來推進。
只要有好項目,就不怕沒地用。重點項目首先必須是好項目,青島對重點項目用地的態度是:應保盡保。
今年以來,青島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保障機制,為市重點項目辦理供地手續,解決奇瑞汽車基地、領軍科技、山水集團、北汽發動機等項目土地指標2014畝。
觀摩惠科6英寸晶圓半導體功率器件項目
在追求數量的同時,絕不能放松“質量關”。為了完成招引指標、投資指標,往往會出現“來者不拒”“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情況。有些項目因為缺乏嚴謹的可行性研究、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和環保標準而倉促上馬,后期無法推進,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項目建不建,怎么建?說到底是企業的市場行為(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項目除外),抓項目一定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絕不能越俎代庖,無視市場規律,替企業拿主意。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它們對市場規律最為懂得,對市場趨勢最為敏感,更何況,每一個選擇都關乎企業生死,它們自然會慎之又慎。
政府要做的是為項目招引、建設創造優良環境。這也是青島在項目建設上從側重于管理,向管理、服務并重轉變的原因。
《青島市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管理辦法》提出的一系列做法,包括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建立健全綠色通道、實行自愿代辦服務、全過程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等都具體舉措,都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科學高效的管理,加上盡心盡力的服務,青島項目建設一定可以再提速、再提質。
作者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