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臨床表現和癥狀
時間:2011-12-31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便秘本身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可由多種疾病在消化道表現出來的一組癥狀,故有便秘癥狀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可從下面三方面加以認識。
㈠導致便秘的原發病的相應表現:
如大腸癌可有粘液血便、腫塊;慢性腸套疊可有腹痛、包塊;肛裂可有排便疼痛、鮮血便;脊髓腫瘤可有神經定位體征;甲狀腺功能低下可有畏冷、粘液水腫等。
㈡排便障礙的表現:
1、自然便次少,少于每周3次,糞便量少,自然排便間隔時間延長,并可逐漸中重。
2、排出困難?煞譃閮煞N情形。一種為糞便干硬,如板粟狀,難以排出;另一種情形是糞便并不干硬,亦難以排出。有的患者自覺肛門上方有梗阻感,排便用力越大,這種梗阻感越強烈,迫使患者過度用力,甚至大聲呻吟,十分痛苦。部分女患者有糞塊前沖感,自覺糞塊不向肛門方向下降,則是向陰道方向前沖;有經驗者用手指伸入陰道,向后壁加壓,可使糞塊較易排出。部分患者覺直腸內脹滿,尾骶部疼痛,排便不全,用手指、紙卷、肥皂條插入肛門后可使排便較為容易。上述癥狀稱為出口阻塞癥群。這些患者中,多數(占90。0%)有正常直腸型便意,且便意頻繁,每次排便時間延長,平均為23±16分鐘,最常者每次排便達2小時。
㈢伴發癥狀。除前述原發病的特征性表現外,對于那些常規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的患者,常見的伴發癥狀腹脹、腹痛、口渴、惡心、會陰脹痛。多數患者均有心情煩躁,部分患者還有口苦、頭痛、皮疹等。少數患者表現為神經質,個別有自殺傾向。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分,作者認為慢性便秘證主要有津液不足、氣機郁滯、脾腎雙虛三癥。
㈠津液不足證:多由產后失血,發汗利小便或數下傷陰,恣飲酒漿,過食辛熱,致腸道燥熱,或感受風熱燥火之邪,或傷寒熱病傷津,或素體陽盛,飲水不足,血虧陰虛皆可導致腸道津液不足,失去對糞便后的濡潤滑利,形成津液不足便秘證。該證特點是排出澀滯,糞塊成塊,色多褐黑,味臭量少,3~5日一行,伴有口臭唇瘡,舌干口燥,頭昏頭痛,小便短赤,心煩易怒,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消瘦貧血,食少腹脹,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等。前人所謂陰虛、血虛、津竭、陽結便秘,最終皆導致津虧液損,因津液不足而糞結,故皆可歸之于津液不足證。
㈡氣機郁滯證:多由情志不舒,悲傷憂思,忽視定時排便,久臥少動或久臥病訂,進食過少,致氣機郁滯,不能宣達,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痔瘺、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泄,致通降失常,亦是形成本證的常見原因。本證的特點是“氣內滯而物不行”。糞便雖不結燥,但排出困難,雖感腹脹,肛門下墜,但蹲廁后無糞便,或排不干凈,或排出后仍感墜脹。伴有胸脅痞滿,納食減少,頭重昏悶,倦怠身困,腹脹腸鳴,屁多,喛氣,苔多薄膩,脈象弦大等。肺失清蕭,胃失和降,肝失條達,脾失運化,俱能導致氣機郁滯。濕困中焦,風中大腸,亦可使所化失于宣達,傳導遲緩,而為便秘。前人所謂氣秘、風秘、濕秘,多屬此證。
㈢脾腎雙虛證:多由久服瀉劑,苦寒作脾,房勞過度,精虧腎虛,致脾虛氣弱傳送推導無力,腎虛精耗不能蒸化津液,溫潤腸道,使糞便當出不能出而成。其特點是糞蓄腸間而無便意,雖有便意而努掙乏力,便出十分艱難,排時汗出短氣,便后疲乏不堪。伴有頭眩耳鳴,氣喘心悸,腰酸背痛,腹脹喜暖,小便清長,納呆食少,排便需長期依賴瀉劑,不服瀉劑就數日不行,舌淡苔厚膩,脈虛等癥。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