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10日訊(記者江東旭)9月9日,“帶你看青島”網絡采訪團走進平度大澤山,走訪了葡萄大觀園和江北葡萄研究所。近年來,圍繞葡萄產業,大澤山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推動大澤山葡萄跨越發展。以昌云軍、韓玉波為代表的葡萄種植先進戶,累積培育新品種近200種,目前已有1000多戶農戶投入種植,幫助農戶直接增收2500余萬元。
“西有吐魯番,東有大澤山”。大澤山是我國著名的葡萄產地,已有2100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自1995年被命名為“中國葡萄之鄉”以來,大澤山鎮踏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目前,大澤山鎮葡萄種植面積已發展到4萬畝,年產量6000萬公斤,品種300多個,色澤鮮艷,酸甜適中、質密而脆,清爽可口,分鮮食、釀造兩大系列,其中主要鮮食品種為玫瑰香、澤山一號、金手指、巨峰等,澤香、澤玉兩大品種曾在全國農博會上獲金獎并蟬聯四連冠,并在青島、昆明兩屆世博會上奪金牌。“金手指”葡萄連獲兩屆“全國最甜葡萄狀元金獎”。大澤山已成為我國葡萄科研的“硅谷”和全國鎮級葡萄生產規模最大、品種最多、質量最優、效益最好的專業鎮。
您吃過幾種不同口味的葡萄呢?在“葡萄大觀園”里,沿著葡萄長廊,一路觀賞,一路品嘗:玫瑰味兒的、草莓味兒的、荔枝味兒的、茉莉味兒的、麝香味兒的、葡萄酒味兒的、桂花味兒的、芒果味兒的、蜂蜜味兒的、藍莓味兒的、榴蓮味兒的……
南依始皇拜月的芝萊山,北鄰岳石文化發祥地,“葡萄大觀園”總面積158畝,從2007年開始建設,是山東省鮮食葡萄研究所對外展示的載體,是一個集葡萄科研、科普宣傳、文化展示、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文化場所。觀光葡萄園不同于一般的生產園,栽培品種要適當多一些,要體現出多元、高檔、特色。大觀園內以金手指為主打品牌,輔以圣誕玫瑰、摩爾多瓦、東方之星、意大利亞等二百多個早、中、晚熟的葡萄品種,突出特色,多而不亂。
同時,“園主”昌云軍用心打造了山東省首家葡萄博物館,挖掘葡萄文化故事。博物館里從葡萄的衍生產品、藥用價值到葡萄的包裝、文物、獲得的獎項一一陳列。“博物館內的還有葡萄酒吧、品酒室,在戶外休閑的同時,可以品葡萄美酒。”昌云軍說,這樣葡萄大觀園將迎接更多的游客觀光、體會大澤山葡萄文化。通過連續幾年對大觀園的打造,目前已初具規模,每年接待幾十萬游客,接待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葡萄種植者,成了行業內燙金的名片。
近日,由山東省江北葡萄研究所研發的葡萄新品種“玉波一號”、“玉波二號”順利通過山東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被山東省林業廳認定為林木良種,該葡萄品種具有中晚熟鮮食大粒抗病豐產等特點,可在適宜種植范圍內推廣。歷時24年時間,耗費300多萬元,培育出了兩代3種葡萄新品種。作為山東省江北葡萄研究所所長,今年53歲的韓玉波,曾經被稱為“葡萄癡人”,一下子變成了國內葡萄種植行業中的“牛人”。
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集科學研究,生產示范、雜交育種、鮮果采摘、繁育推廣為一體的省級葡萄專業研究所,山東省江北葡萄研究所是韓玉波三十多年的全部心血。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葡萄研究所擁有300畝葡萄新品種雜交、采穗及觀察園,60畝全自動鋼結構連體大棚,180畝苗圃。年生產優質葡萄5萬公斤、葡萄苗300萬株,銷往全國各地以及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
“許多種植多年葡萄的老鄉都嘗到了科技種植的甜頭,大澤山葡萄的老本早晚得吃光,跟拍科技和市場,咱這葡萄才能是‘常青藤’。”說起他的葡萄新品種品種,韓玉波神采飛揚,如數家珍。
大澤山鎮抓好“引進來”和“走出去”。
在“引進來”方面,邀請中國葡萄學會、青島市農業局專家研究、規劃葡萄產業發展方向,集專家學者合力,為大澤山葡萄產業“把脈問診”。
在“走出去”方面,大澤山鎮在“食在平度”發展促進會、第二屆中國養生美食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全國葡萄學術交流研討會等多次重要會議上做葡萄推介,將“大澤山葡萄”帶出家門,走向全國。
此外,做足產業融合大文章。利用“互聯網+”,拓展葡萄銷售渠道,通過電商銷售葡萄55萬余斤,助農增收250余萬元;依托優質的葡萄資源,發展特色葡萄酒莊5家,特色葡萄莊園、農家樂300余個,各類餐飲酒店70余家,加快推進生態農業和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依托大澤山葡萄探索精品農業加田園民宿+農旅互動的全域旅游布局,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