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9日訊(記者 于泓)9月9日上午,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與青島理工大學共建“光大青島理工環境技術研究院”簽約儀式在學術報告廳舉行。
研究院成立后,將建成山東省第一個二噁英檢測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經過2-3年努力,將該中心建成省、部、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最終建成服務于中國綠色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一流的環境技術研究院。
簽約儀式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關亞風,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廳長王安德,青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韓守信,青島市環境保護局副巡視員吳衍秋,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王天義,校黨委書記王亞軍、校長譚秀森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王天義為賀克斌院士頒發“光大青島理工環境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聘書,為關亞風研究員頒發“光大青島理工環境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聘書。光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蔡曙光與副校長齊德義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據了解,研究院的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000萬元整,其中光大集團以現金出資700萬元,占研究院70%股份,青島理工大學以無形資產(專利)出資300萬元,占研究院30%股份。
在定位方面,研究院將發揮國家智庫的重要作用,為國家生態環境管理,尤其在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決策意見和建議;突破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關鍵問題,通過“垃圾焚燒廠滲濾液無膜處理工藝與技術研究”、“垃圾焚燒廠膜處理濃縮液處理技術研究”、“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及優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穩定化技術”、“基于環境風險控制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填埋技術”、“垃圾焚燒煙氣凈化工藝優化與裝備研發”、“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減排與控制技術研究”、“二噁英在線監測技術與裝備研發”等關鍵技術的研究,推動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匯聚和培養高端人才,依托合作單位在該領域的優勢和特色,匯聚和培養一批產學研骨干,促進學科發展;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通過企業集團-區域-行業等方面技術服務,服務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發展戰略,促進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
研究院建設模式采用市場化運行機制。2018年-2019年:計劃成立青島理工-光大國際環境技術研究院;建成青島理工-光大國際“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組建大氣特征污染物檢測及污染控制技術團隊。
2019-2020年:計劃建成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及土壤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建成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團隊和固廢處理與土壤修復技術團隊,促進青島理工大學環境學科發展,建設山東省一流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