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9月7日13時47分訊(記者 劉岱松)流連胡同巷陌,漫步石板小道,在木制長廊上看青瓦紅墻,在槐樹底下聽流水潺潺。地處北碚東北、華鎣山西南的偏巖古鎮,以其小門小戶的特有韻味、兼具文藝氣質與江南風情的舊時老街,令無數游客流連忘返。如今,隨著《北碚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出爐,偏巖古鎮被納入金刀峽度假區打造范圍,將迎來新一輪的業態升級和產業化發展。
鳥瞰偏巖古鎮。首席記者 雷其霖 攝
體驗穿越時光之旅偏巖避暑“耍事”多
偏巖古鎮建于乾隆二十四年,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因鎮北處有巖壁傾斜高聳,故名偏巖,現有古戲臺、禹王廟、夫妻樹、鐵匠鋪等頗具特色的景點、建筑。
偏巖古鎮錯落有致的房屋與河道。首席記者 雷其霖 攝
偏巖古鎮“小橋流水人家”的環境頗具江南情調,素有川東“芙蓉鎮”之稱,常有院校師生來此寫生作畫。同時,古鎮流水水深只及腳踝,清澈透亮,更讓偏巖古鎮成為游客心目中的避暑勝地。
近年來,偏巖古鎮多次舉辦消夏文化藝術節,在古鎮黑水灘河邊的,游客可在“水中茶館”享受清涼、休閑娛樂。在寫生廣場上,游客可參與潑水活動,感受“迎面清涼”,晚風習習的夜里,更有露天電影帶來滿分情懷。
老街小販。首席記者 雷其霖 攝
同時,古鎮還設有漢服活動,游客在古鎮大街上可邂逅身著漢服的模特,并與其合影。
好玩之余,古鎮還有老臘肉、小米蒸排骨、河水豆花等特色美食,讓游客流連古街舊巷之時,還能享受味覺盛宴。
漫步偏巖古鎮街頭。首席記者 雷其霖 攝
打造歷史民俗街區“新舊古鎮”融合發展
隨著北碚提出“一帶兩區四版塊”的旅游布局,偏巖古鎮被納入金刀峽度假區整體打造規劃中,古鎮將迎來新一輪提檔升級。
記者從北碚區旅發委了解到,此次升級旨在打造偏巖古鎮民俗文化街區,將古鎮打造為重慶消夏文化藝術第一鎮、重慶(民俗)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偏巖古鎮街景。首席記者 雷其霖 攝
據介紹,北碚區將對古鎮進行風貌升級,對不協調的房屋進行外立面改造,并沿街打造新的古街景觀,同時出臺政策對本地商業進行規范管理。升級完成后的偏巖古鎮,還將定期舉辦系列文化民俗活動,讓游客體驗最純粹的訪古之旅。
在偏巖古鎮民俗文化街區打造計劃中,古鎮還將在原本作為觀光旅游載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功能服務,滿足游客更多需求。
偏巖街景。首席記者 雷其霖 攝
“古鎮將按景區化標準進行旅游公共服務配套,新增特色餐飲、商鋪、客棧酒吧等業態,承載旅游觀光、休閑、文化體驗功能,同時,古鎮外圍的新鎮拓展區,還將承載旅游綜合服務、文創辦公、生態居住等功能。”北碚區旅發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偏巖古鎮多次舉辦消夏旅游活動。首席記者 雷其霖 攝
升級完成后的古鎮,還將開發重大旅游節點,唱響“四季歌”。古鎮將引入更多文化創意元素,充分挖掘北碚民間藝術表演,增加民間手工藝體驗、民間美食體驗等環節,同時舉辦逛廟會、看大戲秀民俗技藝、賽小吃手藝等活動,并通過偏巖水市、水龍藝術節、巴渝美食節等旅游節點,吸引全年游客到訪。
偏巖古鎮禹王寺內部。首席記者 雷其霖 攝
“偏巖古鎮升級,是我們打造‘記得住鄉愁’鄉村度假區的重要環節。”北碚區旅發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打造偏巖古鎮歷史民俗街,是北碚“旅農融合、以旅為主、以旅為向”的旅游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據悉,升級完成的偏巖古鎮,將與周邊金刀峽景區、臺農園共同形成金刀峽休閑度假區,發展城郊休閑、避暑養老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