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6日訊(記者 張力偉)繼舞劇《紅高粱》、《法顯》之后,青島精品文藝項目創作再一次迎來歷史性突破——從去年8月31日在青首演,到在第三屆中國歌劇節上引發廣泛好評,再到作為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揭幕大戲在北京演出,一年時間里,青島原創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演出近40場,完成了華麗的“三級跳”。
13日,該劇還將前往濟南,作為開幕式劇目揭幕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此外,《馬向陽下鄉記》也被評選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滾動扶持劇目”。5日,總導演黃定山告訴記者,過去一年,該劇廣泛聽取專家百姓意見,對其中的數十場戲進行了重新的修改打磨,“歌劇不像話劇,它改動起來非常困難,從音樂到歌詞,可謂‘牽一發動全身’。”
一路走來,《馬向陽下鄉記》留下了一串光輝的足跡:去年12月16日,亮相第三屆中國歌劇節,被業界專家譽為“一部接地氣、有溫度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今年3月8日,在“2018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及“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上,作為展演活動的揭幕大戲驚艷亮相,獲得了著名歌唱家雷佳等大咖傾情推薦……“‘馬向陽’在我心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我對它情有獨鐘。”黃定山表示,藝術需要與時代節拍相呼應,反應今天的現實生活,并且起到揭示和認知的作用,“農村是中國的一個大事,關系到幾億人的幸福生活,《馬向陽》沒有回避矛盾,而是以現實主義的態度客觀描述了這段生活,同時又以民族歌劇的方式來呈現,本身就意義非凡。”此外,在黃定山看來,中國民族歌劇發展史上,真正能被觀眾喜愛、能留下來的只有《小二黑結婚》,“距離《小二黑結婚》已經65年了,65年后‘馬向陽’來了,它不僅具備了喜歌劇的題材和風格,而且還有很好的藝術呈現,經過近40場演出,深受觀眾歡迎,從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其在藝術品質和藝術價值上的獨特性。”黃定山說。
談及進軍省藝術節的《馬向陽》有何不同,黃定山透露,首先就是主要人物的刻畫在細節上更加斟酌,“我們收到反饋說,馬向陽偷偷拿出家里30萬這點缺乏人情味,其實是這部分在細節上沒有很好的解釋。”黃定山稱,新版《馬向陽》讓這部分的故事情節更加合理,“這件事因為事情緊急,加上他知道妻子會想不通,但自己又心系槐樹村百姓,所以才私自拿出30萬。此外,在妻子知道后,他不是據理力爭,而是商量、道歉。我們做了這些修改,讓馬向陽的角色更加豐滿、更符合人情。”此外,黃定山透露,新版《馬向陽》也加強了本體的歌劇性,在重唱上下足了功夫,“我們重新創作了兩塊重唱,比如李云芳交辭職報告那段,從歌詞到音樂都是重新寫的,為了加強戲劇沖突,提升歌劇表現力,從目前看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