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用無人機為小麥噴灑農藥。
64歲的膠州洋河鎮朱季村村民杜高古是當地一名種糧大戶,每到病蟲害高發期,人工噴灑農藥效率不夠高,這一直是他最頭疼的事。2015年,看到外地有人用無人機防治病蟲害,他便花了20多萬從臨沂買了四旋翼和六旋翼兩架小型植保無人機。昨天,早報記者來到杜高古所成立的合作社探訪,只見無人機給50畝麥田噴灑農藥只用了半個小時,按照老杜的400多畝農田推算,除去給無人機充電、蓄水等時間,相當于80名勞力同時勞作一天的工作量,其噴藥效果比人工更為高效,大大降低了種植管理成本。
拜師學藝成為種糧高手
“俺從18歲開始與土地打了46年的交道。”昨天,在膠州洋河鎮朱季村,見到早報記者,64歲的杜高古打開了話匣子。
1977年,22歲的杜高古成為生產隊最年輕的隊長。當時該村以種植小麥為主,為了提高產量,他帶領鄉親們沒日沒夜地干,可辛辛苦苦到頭來,小麥畝產才四五百斤。“那個時候人家有的村小麥畝產能達700多斤,俺們也下了不少力氣,可糧食產量就是上不去,當時是真想不明白。”看著村民們失望的表情,如何高產成為杜高古的心病。為了學到技術,他開始四處拜師學藝,掌握了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后,糧食產量也慢慢上來了,這讓他成為了當地種糧高手。2007年,老杜成立了農作物合作社,先后流轉了400多畝農田,種植小麥和土豆。
防病害20萬元買來無人機
“能不能種好糧食,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一開始地少的時候,幾個人一塊打藥,也能對付過來,可地多了后,就顧不上了。”老杜說,他這400多畝農田,每年到打藥的時候最讓他頭疼。病蟲害沒發作時,倒還好說,趕緊雇上一些村民,用個幾天也能打完藥。但當病蟲害非常兇猛時,人工噴灑農藥效率不高,根本來不及。再就是,單純靠人工噴灑農藥,不但不經濟,還容易讓人中毒。后來,老杜和當地一些農業專家去外地和國外參觀現代農業,看到人家用上了無人機噴灑農藥,這讓他產生了購買植保無人機的念頭。
2015年,他與臨沂一家高科技農業作物機械公司聯系,花了20多萬元購買了四旋翼和六旋翼兩架植保無人機,專門用于農作物噴灑農藥,還出資讓合作社內兩名工作人員去學了操作技術。“去年5月份,國內好幾個省份都大面積發生了小麥麥銹病,鎮農辦也通知注意噴藥防治,要是以前用人工肯定忙不過來,幸虧有了這個無人機,才讓俺躲過一劫。”老杜說。
無人機噴藥比人工要好
昨天,在杜高古合作社內,記者見到了這兩架植保無人機,機身直徑都在1.5米左右。“現在正是小麥紅蜘蛛病的高發期,俺正好要用六旋翼無人機到麥田噴灑農藥,咱們一塊去看看吧。”來到一片麥田前,一名技術人員在地頭調試起了六旋翼無人機。調試正常后,技術人員按動操作按鈕,無人機便拔地而起,在麥田上方忽高忽低自如飛行起來。
記者注意到,這架無人機搭載了4個噴頭,巧妙地使用旋翼產生的下行氣流作用于霧化藥劑,使藥劑均勻噴灑到植物靠近土壤部分以及莖葉背面,且噴灑穿透力非常強。“人工使用噴霧器,達不到這種強度,無人機飛行帶起的風力很大,能讓麥苗來回起伏,這樣麥苗哪一面都能噴上農藥,效果也就好了許多。”老杜說。
半小時能噴藥50畝麥田
記者看到,這架無人機如同小蜜蜂一樣,來回在麥田里穿梭,5畝麥田只用了3分鐘就完成了噴灑農藥任務。“無人機和大型飛機不一樣,它不需要跑道,其實它就是大直升機的縮小版,在田頭地埂就能垂直起落。機身上裝有GPS定位系統,能讓它隨時調控飛行姿態,只要是視線能看到的范圍,就能控制噴灑效果。”老杜說,無人機有兩個蓄電池,充滿電后一次可以持續飛行半小時以上,每次可攜帶10公斤農藥,噴藥面積可以達到50畝以上,能頂10名勞力一天的工作量。
“這種無人機噴藥的效率非常高,平均一架無人機一天作業四五百畝不成問題,能頂80多個勞力,既省時又省力。”隨后,老杜給記者算了筆經濟賬,在病蟲害多發和頻發時,由于小麥生長后期植株高,長勢茂盛,手工噴藥難度大,勞動強度高,且防治效果差。使用無人機可有效解決上述難題,且噴灑均勻,擴散效果好,不僅作業效率大大提升,還環保高效,能節省勞動力。一般人工噴藥的話,一個人一天最多施藥5畝,400多畝地一天需要80個人才能完成。“現在人工難找,費用也貴,對于大面積噴藥來說,使用無人機無疑最省錢。”老杜說。
還可對外出租用來賺錢
“從2015年至今,俺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已經快3年時間了,目前來看噴防效果很好,一些種糧大戶也都很認可,所以他們經常來租借,這讓俺也能賺一些錢。”老杜說,目前他已經推出了無人機出租業務,價格為每畝作業連租機和服務共20元,通過這些年自己使用以及讓無人機外出“打工”,兩架無人機成本已經收回,并且還盈利了。
“現在這里的種糧大戶平均農田都在百畝以上,按照這個收費標準,除去成本,每次賺個千元根本不在話下。下一步,俺準備再購買幾架無人機,成立個‘飛防隊’,這樣不但又拓出了一條致富路子,還能讓其他種植大戶享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老杜說。
記者了解到,實干加巧干讓老杜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種地達人,他還先后獲得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山東省鄉村之星”“青島市勞動模范”和“膠州市第一批雙帶先鋒”等榮譽稱號。
/新聞鏈接 /
要逐步推廣使用無人機
記者從膠州市了解到,今年為了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和青島市委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當地已經出臺了多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其中,在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以及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裝備現代化程度方面。
膠州將研究制定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示范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業經營主體有序流轉農戶土地經營權,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持續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支持采取土地流轉、生產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過程、專業化服務。建立健全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登記備案制度,鼓勵并推進創建各級示范經營主體。支持發展多樣化的農業聯合和合作,把小農戶納入農業產業發展鏈條,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對接。
“在這個實施意見中,重點提出要推進農業機械化向‘高質、高效、全程、全面’發展,實現農業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技術雙提升,推動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膠州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說,下一步,就推進農業機械化方面,他們將把推廣無人機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做,逐步讓其應用到膠州當地農業領域中。
本版撰稿 攝影記者 牟成梓 通訊員 尹哲 趙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