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揉一捻,一撩一抄,一劃一翻,在200°C的鐵鍋中,帶著青草氣的鮮茶葉像音符一樣翻轉跳躍,經過炒茶師的神奇之手,一個小時后就變成了香氣撲鼻的手工茶。炒茶中,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茶師要練就“鐵砂掌”的絕活至少需要3年。
每一杯嶗山茶里,都有著嶗山人60多年傳承的工匠精神,以及堅持不懈的品質追求和理想守望。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嶗山茶產業已經走進2.0時代,嶗山茶田園生態體、茶旅、茶文化民宿等業態層出不窮,“江北第一名茶”的二次振興號角已經吹響。
人物故事之堅守
名企高管辭職回鄉當茶農
4月春茶飄香時,從來佳茗似佳人。春茶因儲藏了一個冬天的養分,長出的芽葉營養豐富、極其珍貴。
在王哥莊街道囤山社區的碧海藍田生態農業園里,經理林先勇帶著采茶工人正在采茶。5年前,身為島城一家大型企業部門負責人的林先勇放棄10萬元的年薪,毅然辭職回鄉當起了一名現代茶農。“我自己很喜歡喝嶗山茶,而且作為嶗山人,有責任做好特色產業。”林先勇說這是自己的初心。
林先勇和親戚投資2800多萬元流轉了130多畝地,并花費3年時間改良茶園土壤。“2015年的寒冬,茶樹凍死了一半,一下子損失60多萬元,這讓我心里拔涼拔涼的,心疼得睡不著覺。”林先勇說,盡管遭遇挫折,但是對于茶葉的品質他從來都不敢放松半點。引進新品種,使用生態肥,去年,他把炒制的茶葉送到杭州參加中茶杯評比,喜獲一等獎,這讓他喜上眉梢。
“種茶是一份細致活,我要一直堅守下去。”林先勇說,茶園每年都要請檢測機構來檢測農殘,并且實行標準化生產。他的產業模式吸引了周邊98戶茶農加入,通過“農業園+農戶”形式輻射帶動周邊茶農致富,達到每年每戶增收三四萬元。
嶗山茶人很重視對品質的堅守。嶗山云霧茶場連續13年對茶葉進行檢測,從未檢測出任何農藥殘留,總經理王永超說:“嶗山茶是我們嶗山所有茶企的共同財富,也是我們的共有名片,堅守品質是每一個嶗山茶農的義務和責任。”
人物故事之傳承
90后“茶二代”讓年輕人愛上嶗山茶
在露涎春茶業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90后茶農魯琦,最近她研發的桂花茶、花果茶深受年輕人歡迎。露涎春茶業位于王哥莊街道東臺社區的嶗山風景區白龍灣國家森林公園周邊,成立于1992年,集茶樹種植、茶葉、茶枕生產加工于一體。露涎春的創立人劉元淑依托茶場帶動周邊婦女致富,公司先后獲得山東省婦字號龍頭企業、青島市巾幗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青島市優秀婦女專業合作社等稱號。
如今,劉元淑將露涎春的經營管理交給了女兒魯琦。出生于1994年的魯琦,為了傳承父母的事業,大學畢業后決定回家做茶農。從茶園到車間,從線下到網上,她充分發揮了年輕人特有的激情、活力與創新。編導專業畢業的她發揮所長,將自家茶廠的微信號、網店打理得有聲有色。
“為了讓年輕人喜歡喝嶗山茶,我們請了養生專家支招,結合嶗山茶特色研發出了桂花茶、花果茶等新品種。我還制作了茶包,使嶗山茶成為年輕人隨時隨地想喝就能喝的潮流飲品。”魯琦介紹說,“每一片茶葉都經過6道工序:采摘、檢測、炒制、復檢、儲存、包裝,能夠讓消費者完全放心地喝。”
除了花果茶,嶗山一些茶企還研發了茶晶、茶含片,還有嶗山茶枕、嶗山茶眼罩等產品,王哥莊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街道將組合推出“嶗山水泡嶗山茶”,大力做強嶗山茶品牌。突出嶗山茶品味,傳承嶗山茶文化,升級產品包裝,鼓勵研發茶葉新品種,使嶗山茶產品走向精致化。為了做優做強嶗山茶品牌,傳承嶗山茶文化,王哥莊街道將在5月中下旬舉辦嶗山茶文化節,以“節”聚客,推介名優龍頭茶企,提升嶗山茶品質,突出嶗山茶品味,發揮三產融合的最大效應,實現“六次產業化”,做強嶗山茶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今年的茶節除了觀看炒茶工藝之外,還將設立品牌茶企展示、斗茶、茶藝表演、茶文化體驗、茶園攝影等板塊。
現狀
面臨南北夾擊實現二次振興
在小荷茶苑有限公司的炒茶車間,女炒茶師張麗娜正在揉捻炒制綠茶。張麗娜是煙臺人,因為非常喜愛嶗山茶,4年前她辭去了建筑管理的工作,到南方學習茶藝、炒茶,最后成為嶗山區少有的女炒茶師。
“當初為了練好炒茶絕活,我跟著老炒茶師學藝,因為控制不住茶葉和鍋之間的距離,雙手經常被燙起水泡。前后經過3年時間,大概炒制了300斤茶葉,最終練成了‘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的絕活。”張麗娜告訴記者,大田春茶一般是4斤半鮮葉子炒制出1斤茶葉,需要在200攝氏度的高溫下炒制四五個小時,才能炒制成一鍋好茶。
“10多年前,我們提出了‘江北第一名茶’的說法,通過多年的品質打造,嶗山茶名氣越來越大。但是如今,嶗山茶正面臨著以日照綠茶、沂蒙綠茶為代表的山東南部茶區和以煙臺綠茶、乳山綠茶等為代表的山東北部茶區的南北夾擊。”昨天,嶗山茶協會會長江崇煥說,實現嶗山茶的二次振興,堅守工匠精神尤為重要。
嶗山區農水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嶗山區政府將出臺扶持嶗山茶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推進茶葉新品種改良,鼓勵農產品深加工,加快嶗山茶等深加工產品的提質升級。通過政策引導,深入挖掘整合特色鄉村優勢資源,規劃建設集農產品銷售體驗、農事活動、教育科普、創新創業等于一體的智慧農業產業園。
嶗山區政府還將引導茶企建立嶗山茶文化體系,從生產、加工、包裝、文化、旅游引領上下功夫,培養嶗山茶炒制大師,并組織茶企走出去參加專業展會,構建更廣范圍的嶗山茶“朋友圈”,讓嶗山茶喝起來有味道,談起來有文化氣息。
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孫如勇 招婷婷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