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一出生便由健康檔案記錄個人成長軌跡,醫生上網一查,患者健康狀況和就醫記錄一目了然;憑一張市民卡即可在各醫療機構看病,并且醫院間能共享檢查等信息,避免重復檢查。記者昨日從市衛生局獲悉,本月起,我市將開始實施“741”工程,利用兩年時間建成醫衛信息化體系,讓市民看病更方便、省錢。 ????居民健康檔案“活”起來 ????作為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之一,居民健康檔案不是簡單的資料羅列,如何充 ????市衛生局信息中心負責人李學軍介紹說,通過建設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系統,可以形成完善的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醫生能及時獲取必要信息,為診療提供很好的依據。居民也能掌握和獲取自己的健康資料,參與健康管理,享受持續、跨地區、跨機構的醫療衛生服務。 ????作為我市電子健康檔案試點地區,膠南目前已為66萬居民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我們在525所村級衛生室和16所鄉鎮衛生院設立了700多個電腦終端,將居民健康檔案、新農合報銷、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藥物使用等整合在一起,互聯互通。”膠南市衛生局副局長胡美霞說,系統讓居民健康檔案“活”了起來。 ????一張市民卡通行各醫院 ????今年4月-6月,我市將借助國醫堂、市婦兒中心遷建項目和中心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項目啟用之機,在三家市屬公立醫院啟動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的區域醫療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對醫療機構門診、住院、檢驗、醫學影像等的檢索、分析、調閱等。今年年底前,將實現全市醫療機構之間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享,避免產生醫療“信息孤島”。 ????“系統建成后,市民使用一張市民卡就可以在各家醫療機構就診,實現‘先診療、后結算’,患者看病前先預存一部分錢,看病過程中不用再反復排隊交錢,節省看病時間。另外,基于衛生部門規定的部分診療結果還可以在不同醫療機構間互認,從而避免重復檢查。”李學軍告訴記者。 ????實時監管避免“大處方” ????據了解,衛生信息化建設還包括藥品配備使用監管信息系統,可以實現對醫療機構藥品配備使用、價格管理、處方行為等實行實時動態監管,確保高效服務和病人安全用藥。 ????市南區目前已在轄區內的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建立起信息化平臺。“通過衛生信息化平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量多少,每位醫生看了幾位病人,開的什么藥,價格是多少,全部在我們的實時監管之下,這樣就能引導醫生合理用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市南區社區衛生管理中心主任戴明說,今后市民還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預約大醫院的專家,真正暢通大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的轉診通道。 (孫慶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