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去年6月份,記者跟隨執法人員檢查消毒餐具時,一家名為“康樂潔”的消毒餐具生產單位被早報曝光,并受到衛生部門的嚴肅處理。事后,該單位重新做了裝修和調整,并花費13萬元購置了一整套清洗消毒設備,重新上馬做餐具消毒。昨日,記者跟隨衛生監督局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這家單位的生產環境和產品都產生了巨大變化,這讓執法人員都十分吃驚。 “去年被早報曝光后,我想這個買賣還得干下去,而且要想長期干就得正兒八經的,環境、設備和人員都得調整。”“康樂潔”消毒餐具負責人劉濤告訴記者,為了重新獲得生產資格,他花了20萬元做裝修、買機器,購置了自動洗刷機、高溫消毒劑和自動清洗機,現在每天能消毒1500套餐具,生產量算是比較小的,但足夠自己現有的客戶使用。 劉濤告訴記者,重新開張后,自己的生意在逐漸變好,雖然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但業務量卻一直在增加,“以前做得不正規,每套餐具的成本大約在3毛錢,現在算上耗電、房租和人工費,成本到了6毛錢,而送到餐館里,也就是賣到7毛錢。”劉濤表示,雖然利潤降低了,但從長遠看,這才是賺錢的根本,而且自己也能心安理得。 讓劉濤很郁悶的是,不少小作坊式的消毒企業給他的壓力很大,由于小作坊成本低,往餐館里送只收5毛錢甚至更低。 (撰稿攝影 記者 陳珂) 消毒餐具成了“被消費” “對不起,我們店里只有消毒餐具,沒有普通的筷子和杯子。”昨日,市民孫先生在臺東一家小吃店吃面,發現連這樣的小店都是用價值1元的消毒餐具,而且店里還不提供免費使用的餐具。 近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消毒餐具經過近5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絕大多數餐飲單位中,盡管備受爭議,但免費餐具的確在慢慢消失。 昨日,記者來到臺東、棧橋、洛陽路周邊的餐飲單位探訪,發現九成以上飯店都在使用價值1元的消毒餐具,僅有少數幾個烤肉店和小吃店還在提供免費餐具,其中多為早已禁止使用的一次性筷子。 “收費的消毒餐具在中小型餐飲單位中使用最多,大飯店則很少用,他們自己做消毒處理。”市衛生監督局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按照一人一套來計算,青島每天使用的消毒餐具大約在十幾萬套。 “用1元的消毒餐具,不僅省下了人工費,還能在中間賺點利潤,這恐怕是多數單位使用消毒餐具的利益動機。”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消毒餐具的進貨價格一般在0.5-0.7元左右,如果每天使用200套餐具,飯店不費任何力氣就能賺到幾十元,而且還省下了清洗碗筷的人工支出。 “我們的餐具送到李滄和嶗山區的小餐館用,一套大約7毛錢。”記者昨日采訪時,一家消毒餐具生產廠家負責人介紹,根據餐館的需要,他們每隔一兩天去送一次貨,并將臟餐具回收回來,送貨的時候餐館老板從來不關心餐具是否干凈,而是想方設法地降低消毒餐具的價格,以獲得更多的差價。 消毒餐具不該收費 青島市消保委認為,餐具是用餐必備用品,餐飲企業應當向消費者免費提供達到國家衛生標準的餐具。 記者采訪律師了解到,餐飲企業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免費消毒餐具是應擔負的法定義務,而該項服務所產生的費用作為經營成本的一部分,理應由餐飲企業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