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一項以“傾聽孩子心聲”為主題的調查顯示,面對成長中的煩惱和收獲,75%以上的中小學生首選傾訴對象不是父母;但同時,一半以上的孩子表示想說心里話時,最想找父母。 事實上,“90后”和“00后”承擔著比“80后”更多的課業和負擔。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培訓班把每周七天塞得滿滿的,他們就像趕集一樣奔波于各處,無暇玩耍,更無暇傾訴。“我覺得太累了。”五年級的童童說,他每星期都要上跆拳道、圍棋、劍橋英語和作文補習班,“我非常想和爸爸媽媽談談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沒有時間,也不會理解我。他們說我要有遠大的理想,一提到玩,就會被長篇大論教育一頓。”許許多多孩子面臨同樣的煩惱。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顧伯美副主任醫師表示,望子成龍的想法無可厚非,加上現在的孩子從小要應對競爭壓力,家長很難寬松要求;同時很多家長本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顧及孩子,有時只能把補習班當做“托兒所”之用。 ????但是,家長應當、也有能力認識到,他們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孩子遇到問題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爸爸媽媽。一方面,家長要留心觀察。注意孩子的情緒和心態變化,特別是在升學、考試前后等轉折時期。另一方面,創造溝通機會。可以利用吃晚飯、或者睡覺前的時間,和孩子聊一聊,問問他交了哪些新朋友,發生了哪些開心事,碰到了哪些難題。哪怕每天10分鐘的談話,也能促進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增進親子關系,讓孩子更加自信。 |
上一篇:游戲卡“游”到校門口誰來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