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離我們有多遠?中國經濟將如何承受?
盡管我們宏觀經濟現在面臨的通脹壓力還不大,不過現在很多人都存在通脹預期,對老百姓來說,可能大家的感受更多來自于水電油氣食品價格的上漲,對投資者來說,可能來自于股市樓市的走高,而對企業來說,可能來自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
是啊,大家對通脹的預期,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感受。那么,如果未來出現通貨膨脹,最主要的誘因會是哪個呢?
我們的第三個問題是,如果通脹來臨,您認為最主要的誘因可能是什么?77%的被調查者認為,是貨幣投放過多;此外約有10%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境外輸入;還有10%的被調查者認為是成本推動;另外有3%的被調查者認為是需求拉動。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被調查者都認為貨幣投放過多是導致此次通脹出現的首要原因。
經濟學家成思危說:“這是在虛擬經濟高度發達的情況下,可能貨幣經濟一時傳導不到實體經濟那去,傳導到股市和房市里去了,那么股市、房市大量的吸收貨幣,就看不到實體經濟的通貨膨脹了,但是一旦股市、房市下跌,接受貨幣能力減弱,通貨膨脹馬上就會浮出水面。”
記者:“您覺得通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經濟學家武吳敬璉說:“是因為票子攢多了,你聯系到今年的貨幣發行數量,我不知道到十一月是什么情況,一到十月我們的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都比去年增長了30%左右,M1是32%,M2是29點多,都是30%左右,就是說票子的數量,購買力的數量增長了30%左右,商品的供應數量,GDP的增長現在大概在8%左右,從這個對比來看,總需求是大大超過了總供給。”
不少專家認為,形成通脹的原因很復雜,是多重經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過,如果追根溯源,今年天量的信貸規模對推動通脹形成,可能作用最為明顯。
那么,到底是哪些經濟現象釋放出了通脹預期的信號呢?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未來一年中國經濟的宏觀政策總基調如何確定?《經濟半小時》欄目在會議召開之前,對國內百名經濟學家企業家展開問卷調查,主題就是通脹離我們還有多遠?
這也是目前國內經濟界最為關注的話題,因為如果出現通貨膨脹,引發資產泡沫,將給中國經濟走向復蘇帶來巨大難度。那么,目前到底是哪些方面釋放出了通脹壓力的信號?
我們的第四個調查問題是,您認為當前哪一個經濟現象最能表明通脹的陰影,有43%的被調查者認為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瘋漲最能表現通脹的顯現;有31%的被調查者認為水電油汽及蔬菜、食用油價格普遍上漲反映了通脹壓力;18%的被調查者認為答案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漲,8%的被調查者認為是熱錢流入規模創歷史新高。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陳雨露:“所以現在全國各地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和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價格,還有更加強烈的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的預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
美林中國區行政總裁劉二飛:“我覺得對老百姓,對通脹,對社會,影響最大的還是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影響我們中國13億人口,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就是這些日用品,我想大宗商品肯定會傳導過來。”
世界經濟的發展規律證明,許多快速增長的經濟體都必然伴生一定程度的通脹。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保8已無懸念,明年有望駛入更快的軌道。如果通脹來臨,是否值得我們為此擔心呢?于是我們向百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提出了第五個問題,預計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將保持在兩位數,您認為明年哪一個通脹率是可以接受的,而不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較大損害?結果有19%的被調查者認為通脹率在1%到3%之間是可以接受的,62%的被調查者認為在3%-5%之間是可以接受的,15%的被調查者認為在5%-7%之間可以接受,而有4%的被調查者認為能夠接受7%-9%的通脹率。
經濟學家成思危:“如果人民群眾收入的增長超過了通貨膨脹率,那這個通貨膨脹并不會給人民群眾帶來實際的損失。”
記者:“您認為像3%—5%溫和的通脹,實際上對經濟是無害的。”
經濟學家吳敬璉:“這是無害的,但是要穩定,不要大起大落。”
經濟學家成思危:“5%以下的通貨膨脹是可以接受的,但超過15%,那就是非常嚴重的。”
記者:“那我們會超過么?”
經濟學家成思危:“從現在看,那還不會超過,這實際取決于我們各方面的政策,我個人希望明年能把通貨膨脹控制在5%以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9%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有一個3%—5%的CPI的上升,這在我們經濟來講,無論是從增長還是從就業還是從其他方面來講,可能都是能夠容忍的,當然了,你9%的增長,3%的CPI的漲幅這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搭配。”
就我們目前看來,通脹僅僅還是一個預期,但各種信號也在提醒我們,通脹的壓力并沒有消除,對預防通脹不能掉以輕心。
這也要求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提早對通脹做好準備和防范,消除形成通脹預期的因素。不過,我們也很想知道,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對通脹的承受能力到底會有多大?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對于中國經濟目前的這么一個情況,絕大部分家庭脫離了基本的溫飽的階段,如果我們的物價和服務產品的價格有5%以下的上升的話,應該說絕大部分的家庭是有承受能力的。”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明年有7%或5%左右的通脹增長還是能夠接受的。”
盡管絕大數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對于明年可能出現的溫和通脹表示接受,但是如果通脹出現,它究竟是不是溫和的呢?許多人可能還對90年代所出現的20%以上的通脹記憶猶新,那么這次通脹如果發生,它的最高峰值又會是多少呢?對于我們的第六個問題,15%的被調查者認為最高峰值會在5%以內;57%的被調查者認為最高通脹率將在5%-10%之間;有17%的被調查者認為,通脹率最高將達到10%-15%;還有11%的經濟學家和企業認為通脹率有可能超過15%。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盡管我這里選的說是5%—10%,但其實我心里也是打鼓的,市場里面有大部分的投機性的資金在里面,如果集中性的攻進某一點的話,那會帶來巨大的沖擊。”
記者:“那你最壞的預期可能會達到是多少?”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這個很難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黃益平:“明年物價還是會持續往上漲,它不會像過去是一個負增長,因為經濟在反彈,因為成本在推動,因為我的資產價格的流動性對CPI 會一定的推動性,但是我覺得會是一個比較溫和的通脹狀況。”
截止12月4日下午四點,我們共收回了62份調查問券,還有數十份調查問券我們將在明天收回。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將繼續為您報道百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對于通脹的看法。明天的節目我們還將重點為您報道百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對于以下四個問題的看法:第一個問題是:當前我們最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防御通脹風險或者減輕通脹危害?選擇答案包括:調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控制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過快上漲;阻止熱錢過快流入;控制物價普遍上漲。第二個問題是:對于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你認為應該如何調整?選擇答案包括:維持不變;適當微調;較大幅度調整;應采取緊縮政策。第三個問題是:你認為應該在什么時候對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行較大調整?選擇答案包括:明年第四季度;明年第三季度;明年第二季度;明年第一季度;現在。第四個問題是:如果出現通脹,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最好的理財方式是什么?答案包括:投資房產;投資股票;購買黃金;購買保險和保值儲蓄。歡迎你繼續關注。
半小時觀察:未雨綢繆 毋臨渴而掘井
在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對明年經濟工作提出了5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這段表述里,我們可以看到決策層已經注意到現實經濟所釋放出的種種信號,將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保持實體經濟的健康。只有一個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的中國經濟才能真正抵御通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