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經貿委獲悉,目前青島市石油化工企業413家,從業人員12.23萬人,2006年,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457.3億元,預計2007年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將突破560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利稅33.6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120億元。
然而,在產業集群的優勢下,如
何對資源進一步整合也開始引人關注。業內人士提議,建立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化工循環經濟,在園區內實行公用輔助設施一體化,物流傳輸一體化,環境保護一體化,使化工園區達到生產與生態的平衡、發展與環境的和諧。
集群效果突顯
目前,我市石油化工行業出現了以青島麗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灣集團、黃海橡膠集團、雙星集團等知名企業集團為龍頭的產業集群。市經貿委負責人介紹:“我市引進大煉油項目,建設石化生產基地,堅持從大項目入手,再到產業鏈,最終形成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
記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間海灣集團計劃利用大煉油項目的苯和丙稀為原料,建設10萬噸/年苯酚/丙酮項目;利用大煉油的鄰二甲苯為原料,建設10萬噸/年苯酐生產裝置;同時還將建設10萬噸/年苯乙烯裝置、5萬噸/年的環氧樹脂生產裝置等。
與此同時,以大煉油項目為核心的產業鏈逐漸開始成形,產業集群效果開始顯現。韓國高合化纖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2.2億美元,將年產聚酯切片14萬噸、滌綸原絲5萬噸。青島中泰集團與法國羅地亞集團合資投資4800萬元,將建成年產錦綸1萬噸的青島中達化纖有限公司。LG芳烴有限公司與青島紅星化工共同投資6億美元,建設麗東化工芳烴項目。大慶石油管理局和中國(香港)石油有限公司計劃在青投資3000萬美元,設立慶昕塑料有限公司,生產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另據了解,邦源紡織、SK化工、積水樹脂、齊華潤等化工企業也已開始發展對接大煉油中下游項目。
安全環保之重
隨著青島大煉油項目產業群的逐步形成,其“下游”企業相繼投產,加強安全生產和環保管理又將成為主管單位的重要任務。
據經貿委負責人介紹:“2007年,我市石化企業,要把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來抓。”將重點檢查易燃、易爆和劇毒物品,加強重點部位、重點崗位的安全管理;做好石化企業的環保體系認證,實現節能降耗的循環經濟體系。同時,加快技術創新,將采用煤氣化技術替代傳統的固定床造氣技術,配套建設大型煤氣化和合成氨裝置;純堿生產采用先進的自動化儀器、儀表,淘汰高耗能設備等。
青島作為旅游城市,對環境保護的法規較為嚴格,已啟動的“保護母親灣行動”也進一步對現有企業及新建項目的三廢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青島石化企業,特別是市區部分企業所處的位置逐步由城市邊緣變成居住中心,化工企業在現有區域內發展潛力也將受到一定限制。
支撐青島石化工行業發展的主要產品,如燒堿、PVC、染料、泡花堿、硅膠、純堿等都集中在市區。當前,調整生產布局改善產品結構,嫁接高新技術開發高新產品,節能降耗防治污染,發展精細專用和深加工產品,也將成為這些企業所要面對的考驗。
資源整合缺失
青島石化行業涉足了從上游到下游幾乎所有產業,從汽柴油、輪胎、膠鞋等化工成品生產,到純堿、燒堿、泡花堿等基本無機化工原材料,形成了完整的石化工業體系,是國家重點培育的全國綜合性化工基地。
“加強自主創新成立研究機構,整合現有科研資源成立石化行業協會將有一定的必要性!边@也成為眾多企業的一致呼吁。業內人士還提議,相關區市、實力型企業和市政府投資公司,也需共同進行工業園區建設。
業內人士提議,制定化工集中區財稅政策,以及化工集中區的城區化工企業土地置換政策,最大限度地支持企業退城進園,吸引全市化工企業進入集中區發展,同時進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逐步萎縮城區化工生產能力。加快發展化工循環經濟,集中區內實行公用輔助設施一體化,根據化工區內化工主體項目對水、電、氣等的需求總量,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形成供水、供電、供熱、供氣為一體的公用工程“島”,讓區內能源統一供給。除此之外,還包括物流傳輸一體化,環境保護一體化,使化工園區達到生產與生態的平衡、發展與環境的和諧。
在體制創新上,化工集中區的建設需要做到對外招商引資、城區老企業的搬遷、國有企業改革三者的有機結合,集中區的開發建設采取外資、上市資金、銀行貸款等多種形式,區內企業亦然,形成集中區與企業多元化投資格局。
見習記者 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