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過去一年國內商業地產實際狀況的總結和梳理,中國商業地產聯盟預測,2006年商業地產將呈現六大發展趨勢。
網點建設納入城規
商務部起草的《城市商業網點管理條例(草案)》,有望于近期獲得國務院批準通過。
該《條例》重點之一便是要求城市商業網點分布,更為具體地納入城市總體規
劃中,商業主管部門將參與規劃制訂與實施,這預示著商業地產發展的政策環境將趨于規范。
同時,該《條例》要求對大型商業項目舉行強制性的聽證,這將對盲目開發商業地產的勢頭有所遏制。尤其對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資為由、不加節制上項目的沖動,可進行有效約束。
“產權式商鋪”遭冷落
近兩年大行其道的產權式分割商鋪,今后將逐漸受到冷落。原因是這種模式常被部分開發商當作物業促銷手段濫用,給商業項目的后期運營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物美自去年先后在北京、杭州等地購買或自建商場物業,家樂福也開始了在北京開發自有物業的進程。由此可見,市場上整體持有的商業物業比例將會增加。一種是開發商自己持有后出租,另一種是大商家斥資整體收購。
大開發商紛紛挺進
知名開發商向商業地產領域戰略轉型,加大商業地產投資力度,將成為2006年行業新特點。正如SOHO宣布今后三年內不再開發住宅項目,進而轉戰商業地產;和黃耗資超過46億元人民幣購入上海浦東陸家嘴大幅商業地塊;“國美系”與國內商業地產領軍企業萬達結成戰略伙伴,在北京豐臺國美商都中,實質性合作也已展開。
由于大開發商的強勢進入,一些中小商業地產開發企業將面臨退市壓力。有專業機構估算,2006年僅北京市場就將有500萬平方米的商業項目爭奪客戶資源。商業物業供大于求態勢明顯,市場租金整體下滑,招商情況不甚理想,項目開業進度受阻,資金實力有限的中小開發商更為被動,因此紛紛萌生退意。去年在長沙等地,萬達集團已開始著手收購一些中小公司開發的商業項目。
優質項目獲青睞
與素質參差不齊而遭遇資金瓶頸的商業項目相比,部分開發成熟。經營狀況良好的物業,更容易得到資本青睞。2005年10月農行推出了《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允許以商業設施租金作抵押發放長達十年的貸款。據了解,其他銀行也在積極規劃推出類似產品。
2005年年底,廣州越秀率先在香港發行REITs,為國內優質物業打包到境外上市融資開創先河。隨著新加坡嘉德置地與深國投、澳洲麥格理銀行與大連萬達等大規模項目股權收購合作的成功,今年REITs境外上市將成為潮流。同時,包括摩根斯坦利在內的國際知名投資銀行,也正在醞釀對中國優質商業物業進行大規模的收購行動。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國內銀行對商業物業開發的貸款控制將更趨嚴格,素質較差物業將難以獲得資金支持,部分大中城市新上馬的商業項目數量已明顯下降。
社區購物中心成熱點
過去兩、三年里,國內商業項目開發多以商業街、大型MALL為主,而且基本扎堆于都市傳統商業中心,盲目求大、求全現象嚴重。隨著銀根收緊,貸款困難,開發商后續資金不足,加上缺乏成熟管理團隊和運營經驗,不少物業經營難以為繼。商業巨無霸項目開業后的艱難經營境況,更讓開發商的決策趨于謹慎。各種跡象表明,從今年起,規模適中、符合市民實際需要的社區購物中心,將成為新的開發熱點。今后,政府部門也將重點鼓勵開發社區購物中心項目。
專業服務受重視
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加大,開發商從以往簡單的項目炒作促銷,逐步轉向倚重專業機構的支持。商業地產專業人才的短缺將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特別是熟悉商業地產開發、融資、招商及管理全過程的復合型中高級人才十分緊俏,政府和行業組織將會加強行業標準化建設與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