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虐維持虛假完美家庭———
咨詢者:林女士,45歲,白領
心理咨詢師:游涵,高級心理咨詢師、完形治療師,潛心致力于生活禪和心理學研究,專職親子及兩性關系的心理咨詢。北京盛智源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著(繪)有《禪是一盞心燈》、《掌上菩提》、《易經繪本》等圖書。
咨詢原由:林女士單位組織全體員工體檢,結果發現她的五臟六腑多處有炎癥。林女士一下傻了,就連醫生和同事也不相信,這個“鐵女人”怎么會得了絕癥?
林女士知道,真正的病根是自己痛苦而虛偽的婚姻生活。于是她尋求了心理咨詢。
口述實錄
這是十幾年前的一幕,但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有一天我提前回家,擰開門,看見老公和另外一個女人在床上……
當時,我連喊的能力都沒有了,我為他們關上門,輕輕地走進衛生間,突然,一陣陣惡心,對著鏡子開始嘔吐……
我跑到娘家去看孩子,母親看我的臉色不好,問出了什么事。我說沒事,只是太忙。但當我把孩子抱到另一個房門,淚水再也止不住了……
面對孩子,我清醒了一些———他這么小,家里就發生了這種事,萬一我們分手了,他就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
我必須讓他有爸、有媽,讓他的世界完整!同時,我也必須讓所有的親人、朋友看不出任何變化,更絕對不能讓單位的對立面幸災樂禍。
我在外照常保持著與丈夫的“良好”關系,但只要邁進家門,便形同陌路;我在半個月內瘦下七斤,但不再穿漂亮衣服,只穿冷色的、黑或灰色的衣服;我為自己增加了幾倍的工作量,讓它占據我回家后的時間。
為了加深這一決定,并時時提醒自己為此負責,在每天必須打開的電腦和日記的首頁,我都寫上了同一句話:我是中性人!告訴我不再選擇,不許自己有改變生活的念頭。強迫自己承受不良的夫妻關系,不許對其他男人感興趣,也不接受任何男人的示愛。因為,我有“家”,必須維護這個神圣的概念,為了孩子,我必須承受一切!
就這樣,我“活”了十幾年!直到發現自己已經快被生活壓垮!
心理劇場
心理咨詢師讓我選擇了心理劇的模式,讓我又重新回到了絕望的那天,面對丈夫的背叛,我終于不再忍耐,讓自己大聲喊了出來:我沒必要維持虛偽的生活,我們都有權利選擇新的生活!
我從小就是一個要求完美的女人。我的母親在家庭中處于強勢,不僅處處說了算,而且從不允許別人提出非議,自己也不肯服輸。在教育我時,也同時打造了一個“自己不可能有錯”的女人。
心理咨詢師告訴我,這個暗示被我帶入今后的生活,包括自己的家庭。
當家庭發生不良時,我的第一反應其實是:我的選擇錯了。但我的性格決不允許自我否定,于是我強迫自己承擔起“我不會錯”的強大概念,表現形式就是維護一個已經破碎的家。
家是由人組成的,但人心是變化的。而今,我把家庭固化為不可變的,這本身就是違背自然之道,那么反過來,就有自然對我的懲罰。
因此,我終于平靜地接受了現實,離開名存實亡的婚姻,并準備成立我的新家,我的疾病奇跡般地不藥而愈。
深度點評
精神自虐救不了孩子
許多家庭遇到同樣的事時,不乏類似這位女士的決斷,他們的理由是為了維護一個家,自己必須忍耐.卻不知,他們錯誤在于:沒有及時把負面信息發泄出來,而是存貯在身體里,這反而成為自己強迫身心承擔的壓力。
“我是中性人”的信息強迫性地被身體接受時,就好比電腦中了病毒,這是一種強烈的自虐情結發生作用的結果,這位女士的生理疾病也由此而來。
當她長期處于焦慮之中,即使不用語言表達,但其不良的情緒會隨時地傳遞給所有與她有關的人,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她的孩子。
孩子非但沒有被保護,反而接受了來自父母雙方的全部壓力。孩子會認為:家就是這樣,父母(夫妻)不和是正常的,所以,無論這個家是什么狀態,我都會全盤接受且與之共存。
孩子要把父母的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以防止父母離異,也就是讓自己成為家庭核心,締造出一個凝聚力,以保住家,他惟一的生存環境。
同時,孩子得到來自母親的暗示:為了你,都是為了你有爸爸,我才會留下來,才會忍辱負重……這其實在傳遞給孩子:你要為我的不幸負責!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將會變成孩子的生存方式,進而主宰他的一生。
因此,如果真正為自己和家人著想,就要做出健康的選擇,才是人生正確的做法。
如果感受不好,就要為這個不好做出抉擇,而非以一個概念掩飾這個不良。家庭已經破裂,受傷,應該離開,而重新選擇。同樣,這個信息也會傳遞給親人,孩子會從中得出:不良的東西是可以被淘汰的,即使成本很高,也有辦法處理。進而,他會面對成長中的現實,不僅不會逃避,反而更有勇氣承擔責任,他不會承接外界的壓力,與周圍的人界限清晰,不會為其他人的焦慮負責,這才是告訴他:何謂尊重生命!
責任編輯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