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據將于16日出版的一期日本《世界周報》披露:為應對遭彈道導彈襲擊的可能,日本政府正在加速實施導彈防御系統實用化的步伐。
日本是
在2003年12月決定引進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當時的計劃是:從2006年末開始進行實戰配備;在2010年度內完成對4艘“宙斯盾”艦的配備和3個“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系統的配備。但如今,日本政府已開始考慮提前實施上述計劃,準備在本年度結束之前完成“愛國者”導彈的配備。
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盡早獲悉敵方的發射情報。美國的辦法是,配備能夠探知導彈發射的早期預警衛星(DSP衛星),24小時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監視,以防萬一。
但據《世界周報》的消息披露,日本用于收集情報的衛星只有當初計劃的一半(兩枚)在運轉,并且不具備在導彈發射瞬間捕捉信息的能力。
因此,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開發出了能大大延長探知距離的雷達。這種被稱為“早期預警管制雷達”(FPS—XX)的裝置,不僅能捕捉到現有的飛機信息,分清敵我,而且還能探知飛行于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
據報道,這種雷達的直徑達18米,現在正在位于千葉的技術研究本部飯岡支所進行實用化試驗。由FPS—XX收集到的情報將被直接進行數字化處理,依次傳送給航空自衛隊航空總隊司令部、防衛廳中央指揮所等單位。
這家周刊的消息說,FPS—XX“早期預警管制雷達”將從2008年度開始裝備,計劃到2011年度完成在全國四個地方的配備。
在裝備品的供應方面,也能看到加快落實彈道導彈防御系統計劃的跡象。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在7月19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日本已就計劃引進的“愛國者”3型在2008年后在日本實現特許生產一事,與美國方面達成了一致。
《世界周報》的消息還說,在利用“宙斯盾”艦實施導彈防御計劃方面,海上自衛隊正在修改“標準”—3導彈發射架,并努力爭取在美國進行發射試驗。
據悉,1998年8月朝鮮發射的彈道導彈“大浦洞”飛越日本上空落入太平洋,曾給日本帶來很大沖擊。翌年8月,日本便在防衛廳的防衛局內設立了彈道導彈防衛研究室,日美開始聯合研究從“宙斯盾”艦上發射遠程導彈的“海上配備型上層系統”。
從那時起,經過近6年的時間到今年6月,有關日美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合作的第一次高級運營委員會終于在日本召開!妒澜缰軋蟆贩Q,這次會議,雙方討論了日美聯合技術研究的現狀,并就旨在提高“標準”—3的性能而進行的第二代海上發射攔截系統研究的預期目標,以及何時能進入開發階段等問題進行了磋商。(完)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