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促進青島市更好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山東檢驗檢疫局近日正式出臺了十二條措施,全面提升監管服務水平,加快企業通關速度。
打造一流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提高青島口岸通關速度。對從青島口岸出境的法檢貨物實施“口岸直通式”監管,產地
檢驗檢疫合格后直接簽發通關單,不需在青島口岸查驗換證;對從青島口岸入境的風險較低的2386個HS編碼的進口貨物以及大型重點企業進口上述編碼以外、經檢驗檢疫部門認可的貨物,實行“大口岸”監管模式,屬地報檢后,免予口岸查驗,直接放行至到貨地企業廠庫實施檢驗檢疫;對出口集裝箱適載檢驗實施“企業預檢、網上申報、監督查驗、電子核放”,貨主報檢出口貨物時直接進行網上核放,不需提供紙質集裝箱結果單;實行24小時服務、“5+2”工作模式。
對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進口的貨物實行從申報到檢驗檢疫的“一站式”服務,在園區內分別設立申報窗口和檢驗檢疫查驗點;積極配合做好保稅區區港聯動試點工作,實行前推后移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將檢疫和衛生除害處理工作前移到港區,將檢驗工作重點后移到產品出區前。
對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項目成立專門班子,提前介入,全程參與支持;加大對青島市出口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的支持力度,主動提供相關國外標準和技術規范等方面的指導。
指導青島市食品和農產品出口企業全面推廣“龍頭帶源頭”模式,以龍頭企業帶動原料生產基地建設,保證出口產品質量;率先在青島市推行全省出口食品和農產品“良好企業”名單制度,符合條件的可用企業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出證;及時提供國際市場要求和檢測標準,共同構建青島市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加大對青島市出口名牌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繼續對海爾、海信、雙星等名牌企業出口產品實施免驗,推動更多名牌企業獲得國家出口免驗資格。
加快推進電子監管,提高檢驗檢疫有效性。對青島市敏感出口商品的電子監管從目前單純的電子數據監管逐漸過渡到電子數據和視頻手段同時監管;建立全省系統視頻電子監管監控中心,重點加強對青島市進出口企業的源頭、關鍵環節以及敏感貨物檢驗檢疫的監管,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對青島市國際性節慶、會展活動,成立專門工作組,提供檢驗檢疫咨詢服務,配合市有關部門加快相關進境貨物、人員、交通工具的驗放速度;以青島國際機場三期擴建為契機,提前介入指導創建國際衛生機場,完善檢驗檢疫設施,建設快速便捷的旅檢通道。
降低檢驗檢疫收費,努力減輕企業負擔。對出口法檢商品規程內的檢測項目免收項目檢測費;對來料加工、進料加工項下的出境貨物,其產品質量要求、檢驗依據要求與來料或進料相同的以及來料或進料比例超過50%的,按標準的70%計收品質檢驗費;對實行型式試驗的出口產品,按標準的70%計收品質檢驗費;對出口業務量較大、信譽較好的企業,可按月結算檢驗檢疫費。
加快貨物驗放速度,促進加工貿易發展。加工貿易項下的產品出口時,對進口時已對原料進行檢測,原料向成品轉換不易發生變化的檢測項目,成品出口時不再對此類項目進行檢測;對列入強制性檢驗目錄內的來料加工原輔材料不實施強制性品質檢驗,僅對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的貨物實施檢驗;對質量管理良好、產品檢測合格、新開展業務的出口工業品生產企業未獲證前實行“邊辦證、邊出口”。
根據青島市出口產品特點,不斷鞏固和擴大傳統普惠制原產地證的簽證率,增強青島市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在青島市組建山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積極爭取國家質檢總局在青島市設立更多的重點實驗室,為促進青島市產品出口特別是農副產品出口打破國外技術壁壘,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組建山東檢驗檢疫信息中心,集中整合青島、黃島、海港、空港檢驗檢疫信息資源,實現青島市檢驗檢疫報檢業務的“一個平臺”辦理。
與青島海關建立關檢協作機制,在青島口岸實施“一機兩屏”、“一單兩報”的查驗機制,提高通關效率;加強與港務部門協作,積極做好青島口岸檢驗檢疫執法把關信息平臺的建設,利用與港務局的EDI平臺聯網,實現一次卸貨分類存放,有針對性地實施檢疫和衛生除害處理;與銀行合作,率先在青島市推廣應用檢驗檢疫電子繳費系統。(本報記者鄒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