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飆升到現在這種地步,是與認識誤區分不開的。不少人認為,房地產作為商品,房價的高低要由市場供需說了算。
“不對的,中國目前的生活水平下,房地產首先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不能任由市場自發調節。”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說。
目前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是,把獲得適當的住房
確定為公民的基本人權,當這種權利無法依靠市場的力量得以實現時,政府有必要干預市場,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
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問題,可能是政府下一步調控地產面臨的最大任務。
上海樓價角力
在幾個月觀望之后,上海樓價還會再次出現強勁飆升嗎
4月的上海樓市,猶如一陣急風驟雨襲擊過后的天氣,陰沉而平靜。投資客、購房者、開發商,各方人士都在政府政策調控組合拳之下揣測、觀望。
市場上,已經傳出投資客拋盤的消息。官方統計數據的變化,也成為市場變動的佐證。
4月初,央行上海分行公布的第一季度上海市貨幣運行監測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在上海市房地產貸款繼續保持較高增幅的同時,個人住房貸款當月新增68.08億元,同比多增2.69億元,實際增速已放緩,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幅比前月下降1.4個百分點,而上海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自營性房地產貸款余額增幅也出現了近1個百分點的下降。
很快有人得出結論:政府調控組合拳效力初步顯現。
而上海市政府仍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上海市房地局一位官員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稱,“對房地產市場還不能過早下結論,政策作用顯現需要一段時間。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要看市場變化的情況以及市政府的態度。”
4月13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焦揚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以往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其效應還需不斷地觀察,目前尚未有一個結論性的說法。
近期上海先后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是剛剛開始,也不會就此結束。焦揚指出,上海還將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適時地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
雖然,處在房地產市場洪流中的人們,都不知道這場調控要持續多久。
陷入觀望狀態
今年全國“兩會”之后,從中央到地方對上海樓市都加大了調控力度,先后出臺針對投機客征收營業稅,調高個人房貸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