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第十屆(2003年)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雖因眾所周知的原因(非典)不得不提前閉展。但各國車商還是當年最新研制開發的新車、概念車集中亮相,的確也留住了觀眾的眼球。回憶總是給人以鞭策或者鼓勵。
就上海車展的歷史,可從本屆追溯至1985年第一屆上海車展。結果發現,18年來上海車展上的世界名車、
新車和概念車,呈現出多~少~多的否定之否定發展軌跡。
1985年和1987年的第一、第二屆上海車展,雖然展覽面積遠不及2003年車展,但展出的世界名車、新車,令國內觀眾爭相前往。
第二屆車展上,法國雷諾公司一輛跑車風塵仆仆地從巴黎直駛上海展覽中心,廣大市民因此大飽眼福。此番車展名車新車紛紛亮相,來自境外的130多輛轎車中,不少屬“新鮮出爐”,有些車則從剛剛閉幕的北美車展和日內瓦車展上直奔上海而來。
但記者查詢接下來數屆車展的資料,記者驚人的發現,除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次外,鮮見世界名車、新車和概念車的身影。
一個根本的原因在于,第一、第二屆上海車展上,出現了一些世界名車新車,但當外商找到中國合資合作伙伴,發現中國主要是公款購車,人們普遍消費不起名車新車。于是,非常實際的外商,后來拿到上海車展上參展的汽車,便紛紛換成現階段中國市場上賣得掉的品種。
直到2003年,上海車展又一次出現世界名車、新車和概念車。就在2003年,對一度退出今又參展的寶馬、奔馳公司參展商而言,他們看待上海車展,往往展示各自最新研發成果,顯示實力,達到奪得中國未來汽車市場銷售的主動權合市場份額。
否則不可能展出2003年2月推出的寶馬760LI新車和1月在日內瓦車展上亮相的奔馳。這種變化,中國汽車市場的更本性變化的開始。
由此可見,2003年上海車展規模、水平確有較大提高,但絕大多數國際著名汽車廠商參展,名車新車在滬頻頻亮相,并非證實上海車展已經完全與世界五大車展并駕齊驅。
不可否認的是,從歷屆車展的發展軌跡表明:上海車展正逐步向世界級車展靠攏,這個車展不僅關注今日中國汽車市場,還將引領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汽車業的不斷前行。
沿著20年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軌跡頤遣荒芽闖觶泄倒ひ凳諧∷淙輝齔に俁群蕓歟親芰刻汀H赴僂虻淖芰懇倉皇槍庖桓齦吖鏡納俊?/p>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的企業業應該在充分發揮國際品牌對國內生產的拉動作用的同時,還必須始終保留自主發展的權利。因為沒有自主發展權,就沒有對資源的整合能力,就不能形成真正的自主工業體系,就沒有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的主導權。
不過,現在很多企業都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典型的例子有奇瑞、吉利等。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同步性,保持了市場的差異化和多樣化,這就為我們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隨著市場的發展而發展,在技術上與產品上做到始終比國內市場需求快一步,制造出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高品質、多樣化的汽車產品,就能不斷的發展和壯大自主品牌,加快自主汽車工業體系的形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的發生著巨大變化,這既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對于中國百姓來說,是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天已經成為一種現實。
20年來,中國汽車工業走過一條蜿蜒曲折的路,有過曲折也有過平坦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