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凡是經濟的熱點處,似乎都能看到浙江民資的影子。尤其是國家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壟斷行業、公用事業等行業和領域的消息發布之后,浙江民資迅速從當初的“炒房”“炒車”“炒煤”,轉向近期的“炒銀行”“炒民航”“炒油井”。種種跡象表明,浙江民資的觸角正在深入到國家壟斷行業的方方面面。
2005年2月16日,農歷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籌建中的中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先生便趕往浙江省政府匯報有關工作。這是一家正在中國保監會審批中的、由浙江民營企業投資組建的保險公司,鄭透露,“省里非常重視”。
經過多年產業經營積累之后,實力雄厚的浙江民營資本正在四面出擊,而由國有資本把持的金融領域無疑是其收獲中的一大亮點。
從2002年萬向集團參與發起成立國內第一家民營壽險公司民生人壽開始,浙江民營資本大舉介入銀行、保險行業并屢有斬獲。2004年8月,由浙江本土13家民營企業持股85.71%的浙商銀行開業,成為我國第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此前幾個月,溫州16家民營企業已發起成立注冊資本分別為1億元和5580萬元的中馳、中瑞兩大財團,意圖染指金融。在2003年以來的浙江8家城市商業銀行股改中,有約30億元民營資本得以進入,總體占股比例達50%,已經超過了國有股份。
特約編輯:舒薇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