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南“軟”北“農”,東“新”西“藥”———這是時下對青島七區五市發展高科技、爭打“特色牌”的一種形象說法。 過去一說起區市科技,總是感覺沒重點、缺亮點;但現在不同了,依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如今島城各個區市科技工作都形成了自
己的“亮色”。 據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市及各區市科技部門集成兩級科技資源,在科技發展戰略、區域創新體系、科技體制改革、科技特色培育、科技服務平臺和園區建設等方面建立起聯動機制,依據各自區域特點,發揮資源優勢,瞄準國家、省、市級目標,突出特色行業研發,加強國家級項目和示范園區的輻射作用,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的集聚,拉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像市南軟件業,已然成為該區經濟發展的龍頭,去年產值達到23億元,同比翻了一番還多。日前正式投入使用的青島(市南)軟件產業基地,一開業就吸引了微軟、用友、中天、易科德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目光,招商引資進展順利。市北的科技街正式形成“一街四中心”的格局,去年陸續掛上了市高新技術孵化中心、市技術產權交易中心的牌子,孵化面積從原有的2萬平方米一舉擴大到5萬多平方米,建成了科信、中新、恒泰三個孵化基地,總入孵企業達346家。
歲末年初,四方區和城陽區均召開了全區科學技術大會,出臺了一系列“重頭”文件,將發展“特色科技”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像四方區提出,利用駐區科技大、理工大等大院大所和大企業的科研優勢,加快建設都市型科技園(街),打造“科技創新區”的全新形象,使四方區成為高新技術發展的人才、技術、信息和產業的聚集地。
城陽區新年伊始出臺了《關于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確定,區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門用于新材料基地建設的貸款貼息,《意見》還特別強調,要做大做強新材料特色產業,將城陽建成環膠州灣新材料產業帶的核心區。目前,聚合格柵工程材料、氟碳涂料、水性漆開發及產業化前景良好,塑料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精細化工新材料等初具產業規模,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等多個“國字號”牌子落戶于此。
此外,在青島最具經濟活力的西海岸———黃島區和膠南市,以東海藥業、國大生物、國風高科、明月海藻為代表的生物醫藥企業集群高速成長,勢頭喜人。(本報記者張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