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飛揚播種希望 市民政局傾心幫扶困難鄉鎮 本報訊青島市民政局在膠州扶貧已有7個年頭,在膠州,張應鎮的“富民路”、“富民橋”、“富民湖”和膠北鎮的蔬菜大棚、工業園道路工程家喻戶曉,張應、膠北兩鎮之所以先后走上富裕路,青島市民政局功不可沒。 &nbs
p; 2004年,對青島市民政局在膠州的幫扶工作來說,又是一個豐收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青島市民政局的掛職干部進駐膠州市里岔鎮。一年來,他們從實際出發,全面系統地開展幫扶工作,做的好事可謂多多。截至目前,他們協調實施了小二型水庫、黃譚村級公路、朱家屯水源改造等五個扶貧項目,總投資達130萬元,另外,掛職干部通過其它途徑協調15萬元;發起建立了蔬菜協會等三個農村經濟協會;組織進行了《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等四個題目的10場次的專題講座;并先后與里岔中學、里岔中心小學等12名困難家庭學生結對幫扶;協調市慈善總會拿出3000元救助金,對患白血病的黃家嶺村民黃澤旗進行了緊急救助;掛職幫扶的同志每人交納100元特殊黨費,對困難黨員進行幫扶;協調市南公益協會為鎮幼兒園送去兩套室外大型玩具及50套兒童服裝。 為使掛職幫扶工作真正取得實效,掛職干部進鎮后的第二天,就展開了前期調研工作。通過進村入戶走訪、查閱資料文獻、座談分析、實地勘察和撰寫調查文稿,形成了《關于膠州里岔鎮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的主報告和其它項目分報告。通過調查他們認為,近年來,里岔鎮面臨著基層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基層法人經濟組織缺位和民主政治組織不健全、經濟發展信息渠道不暢和啟動資金嚴重缺乏等七個方面的嚴峻挑戰,但也擁有較為厚實的發展經濟基礎、傳統農牧產品名牌和潛在優勢的新優農特產品、國家級土地復墾項目、濟青附線高速路途徑10公里并留有出口和市級機關掛職扶貧四大發展機遇。抓住機遇,挖掘資源,刷新傳統名牌,創建新優品牌,打造區域優勢,是里岔鎮的必然選擇。根據這個基本結論,民政局黨委提出了著眼可持續發展,強化造血功能,打牢基礎,全面系統扶持的指導思想;研究確定了“三個突破”的工作思路:即突破交通水源瓶頸,為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收入奠定基礎;突破組織瓶頸,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突破思想瓶頸,更新農民經營理念。掛職干部據此,制定了包括項目扶持、組織扶持和思想扶持三個部分、15項工作在內的系統幫扶工作計劃,明確了時間、目標、任務和責任。 推進項目扶貧是掛職幫扶三個突破工作思路的重要內容,他們圍繞提高農民收入,在扶持項目的分析確定上下功夫;圍繞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在科學性和標準化上下功夫。圍繞工程項目的穩妥推進,在抓落實上下功夫。 去年9月5日,一眼投資10萬元、深37米、日出水量120噸的深水井及入戶配套工程順利竣工,清甜井水流進農家。豐富優質的水源,使朱家屯人從此結束了吃水難的歷史,也為該村發展畜牧業提供天賜良機。緊接著,小二型水庫驗收竣工,坐落在朱家屯村西50米處,投資近40萬元,一座蓄水量達到10萬立方、可徹底解決包括朱家屯及周圍高木寨、劉節等村在內的三個村莊近3000畝土地的灌溉問題的小二型水庫出現在里岔人面前。這座水庫落成為周邊村莊調整種植結構、改變單一糧食生產狀況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民政局決定投資60萬元,與鎮政府一起來修建這條長達5公里、解決沿途8個村莊交通問題、連接里岔與鋪集兩鎮的村級公路。目前,正在修筑路基、建造橋涵。(本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