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韓杰一家雞年春節要前往韓國旅游,在旅行社報名時,他額外為全家三口購買了三份面額30元保值24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如今是出門在外,而且是出國,還是小心一點好,有備無患啊!”韓杰說。
連續七天的春節長假,是中國旅游業的“黃金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選擇出境旅游的方式。在印
度洋海嘯發生之后,旅游風險成為他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浙江中青國際旅游公司今年春節組織了98個旅客團隊近1500位游客前往海外旅游。公司出境中心領隊部經理陳曦說:“自從海嘯發生以后,游客的風險意識確實增強了許多,與印度洋相比,太平洋更受他們的歡迎。”
為了減少印度洋海嘯給游客心理上的陰影,浙江許多旅行社為游客選擇了太平洋沿岸的旅游線路。陳曦說:“今年去馬來西亞沙巴和文萊的游客特別多,像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和韓國也很受歡迎。”
此外,各家旅行社除了按要求為游客繳納旅行社責任保險之外,還為旅客統一投保人身傷害意外保險。游客也可以自愿購買額外的人身保險。陳曦說:“以往游客投保人身保險的積極性不高,但是今年春節參加出境游的旅客投保率上升了20%。”
浙江省旅游局行業管理處處長許澎說,印度洋海嘯發生之后,旅游管理部門對出國游加強了管理,要求旅行社為游客統一繳納旅行社責任保險和游客人身意外險,同時要求旅行社加強危機管理,向游客做好警示工作,培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從而增強游客的風險意識。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純博士長期從事保險專業的研究,他告訴記者,印度洋海嘯給中國民眾上了一課,“許多中國公眾一直覺得保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風險意識不足。但這次海嘯是普及保險理念的一次很好的警示。”
丁純說,從保險心理學角度分析,一個地區的經濟越不發達,當地民眾的風險意識就越淡薄,“大家都為今天的生計奔忙,誰還會有空考慮明天的風險?”而隨著經濟發展,民眾收入增加,保險意識也會隨之增強。“現在能夠負擔得起出國旅游的中國游客,就收入而言至少是中產階層,而中產階層的風險意識在社會上是最強烈的。風險意識的增強,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居民經濟條件的指針。”(馮源)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