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至23日,是200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據悉,今年全國約有130萬人報考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比2004年增長30萬人左右。考研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筆者通過幾天的采訪,深深感受到了考研一族的別樣心情。
在職考研的苦與樂
龐大的考研隊伍中,相當一部分是攻讀在職研究生的在職人員。與本科畢業生相比,他們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和壓力。張先生大學畢業后在馬鞍山市安徽工業大學當上了一名教師,今年也成了考研大軍中的一員。在談到為什么要選擇考研時,他說:“現在我們單位有研究生學歷的越來越多,占了一半多,雖說在工作中不一定能和他們顯現出來多大的差距,但是在其他方面我們總是要落后,以后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在這種壓力下,你就不得不想辦法提高自己,充實自己,一方面能多學些東西,另一方面也對自己的發展有好處。”像張先生這樣的人在考研大軍中為數不少,他們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繼續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身價。張先生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將越來越高,這就對我們每一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充電就勢在必行。”
但是我們同時也不能不看到,對于在職考研的人,他們所面臨的壓力要遠遠大于剛畢業的學生。一方面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另一方面還要為考研做很多的準備。他們往往都是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人群,在單位無論從工作性質上還是從工作量上,都是不可或缺的絕對主力。要參加研究生考試,他們不得不在繁重的工作結束之后,再拿起書本進行鉆研,無論是英語、數學還是專業課,在他們面前都是一座座高山,越過去需要花費比在校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精力。“夜里一兩點鐘睡覺那是經常的事兒。”一位在職考研的林女士如是說。
這種辛苦還不算什么,外界的壓力和剛剛畢業的學生相比更突出。沒有了就業的壓力卻有著工作的壓力,而且還有很多人對這種行為表示不解。那位張先生說:“我現在工作待遇各方面還可以,所以家里就不是很贊成我這樣做,很多朋友也說沒必要,現在挺好的了,那么辛苦地折騰自己干什么?而且自己也擔心因此而影響了工作,那樣單位領導是不能同意的。”不難看出,在職人員考研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兒。
無法逃避的就業壓力
“我考研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找一份好工作。因為眼下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我不得不這樣做,事實上,人才市場上的用人單位大部分還是看你的學歷,看你的證書,至于你學到多少實際知識,他們無從考核。學歷、證書就是敲門磚,沒有這些磚,可能進不了好的單位,甚至找不到工作。‘畢業就失業’的噩夢可能會在自己的身上續演。”安工大文法學院的畢業生王同學在說到自己為何考研時也是一臉的無奈。
本科應屆畢業生成為考研大軍的主力,實際上是與很多因素分不開的,比如社會上激烈的就業競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高標準、高要求,學生本人對優秀單位和高薪職業的渴求等。四年的大學本科學習已遠遠達不到這樣的要求,這就迫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要用更長的時間去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以隨時應對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選擇。
還有一種現象值得關注,我國目前的研究生學歷就像一張特別“通行證”,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在很多地方,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在涉及住房、戶口、子女上學、妻兒工作等一系列問題上大開綠燈,而本科生很難有這樣的“禮遇”。這就在無形當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報考研究生。有些在校生從大二、大三就開始為考研作充分的準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專業的學習,浪費了大好的大學學習時光;而像那些連續多年為了考研而耽誤了就業、娛樂、戀愛、生活的“考研專業戶”,則讓人感到了些許的遺憾。
一定要一考到底?
有關資料顯示,從1995年至2004年間,研究生的平均錄取比例只有20%左右;某些熱門專業的錄取比例更低,有些專業的錄取比例不足1%。也就是說,當一個考生在慶祝自己考研成功的時候,將有四個考生在傷心落淚。
在如此低的比例下,出現眾多“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甚至是“五朝元老”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在考研的路上耗費了數載光陰,花費了不菲的金錢,付出了青春和歲月,得到的卻是無奈和悲哀。
抓住考研一條路走下去,是否是青春的浪費和人力資源的浪費呢?筆者隨機采訪了一些相關人士。
2004年大學畢業的許先生去年參加了研究生考試,但未能高中,成了大學校園的留守者,今年東山再起,他說:“目前就業形勢嚴峻,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著實不易,而讀研是一條提升自己能力和社會地位的捷徑,與其渾渾噩噩,不如一拼到底。”
李小姐現就職于馬鞍山市的一家醫院,她告訴筆者:“我是學醫的,就業面很窄,我也參加過考研,考研實在太辛苦了,我勸考研族量力而行,考不上就不要勉強自己。路,總是有的,關鍵是看自己怎么去找。現在我在醫院里一樣能學很多東西,待遇也不錯。考研并不是惟一的出路。”
安工大陳教授認為:“在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條件下,連年擴招必然導致研究生人均可利用資源大幅度下降,因此擴招后畢業的研究生分析研究能力肯定會有所下降。由此,對未來研究生的就業形勢不能盲目樂觀。一考到底的想法并不很現實。”
馬鞍山市人才交流市場的一位分析人士也認為:研究生目前在用人單位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用人單位對研究生也逐漸有了比較理性的認識,甚至很多單位是看員工的能力定薪酬,研究生和本科生待遇并沒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考研的人不能盲目地跟風,而要認真預測自己的專業和所在行業的未來市場變化等,綜合考慮是否還要考研。在作出考研決策的時候,一定要堅決果斷,決定之后就要義無返顧,全力投入。如果考研是你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最多參考兩次就能成功。屢戰屢敗、盲目地將考研進行到底是不值得提倡的。(汪盛顏)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