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就業規模、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和環境……人代會期間,這些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受到高度重視。這些問題被擺上了日益重要的議事日程,彰顯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耙匀藶楸尽币渤蔀楸敬稳舜鷷陂g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
筑牢保險線安全線
社會保障體系是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保險線、安全線。在本次人代會上,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更好地解決農村人口的養老、醫療問題得到了代表們的關注。
李忠祖、徐正富代表都來自基層農村。他們說,對于廣大農民而言,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還是新鮮事物。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宣傳,引導更多的農民特別是那些青壯年農民認識到參加保險的必要性。他們認為,要不斷擴大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覆蓋面,改變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創造安全有序的社會環境。于為貴代表認為,政府應將一部分醫療條件好的民營醫院納入農村大病醫療統籌定點醫院,為群眾醫療保健提供方便。徐正富代表說,現在部分城區發放給農民的《養老保險手冊》只標注了農民自己投保的金額,建議將上級部門和村里劃撥的補貼也標注出來,給農民吃顆“定心丸”。
失地農民生活問題引起王益山代表的關注。他說,政府要認真研究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像重視城市下崗職工一樣重視失地農民,認真解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保障等問題。
趙洪祥代表說,來到城鎮企業打工的農民工“參!蹦壳斑存在體制性障礙,有關政策法規亟待完善。作為合法收入的一部分,農民工“參!焙髴玫酿B老金卻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兌現。有關部門應該對這一問題給予充分的重視,更好地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本報記者姜慧麗
讓城鄉居民生活更舒適
增加廉租房供給量,規范經濟適用房銷售,讓100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居者有其屋”,6萬戶居民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1000個村莊喝上自來水,增加供熱160萬平方米,美化“小街小巷”……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和簡短的表述,代表們一致認為,這一樁樁惠及百姓生活的喜事、實事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為民理念。
“居住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百姓能否安居樂業,”趙晉寶代表說,就李滄區而言,近幾年先后改造了一批道路、河道、山體,在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同時,改善了群眾生活的環境。環境改善以后,對人才的挽留也提供了支持,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宋定軍代表提出,在解決供水、供電、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問題時,有關部門要根據老城區居民實際生活水平,力戒形式主義,認真做好規劃,想得周到一點,還要及時向社會公示,讓老百姓心里明明白白。如報告中提到今年老城區供熱面積將新增50萬平方米的目標,非常鼓舞人心,但具體的配套措施一定要跟上。
孫連祥、周麗梅、王瑞齋等代表提出,政府在規范經濟適用房銷售行為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經濟適用房開發的管理,公開招標開發,落實優惠政策,把原來因為不合理開發造成的較高房價降下來,讓城市中、低等收入家庭買得起、住得上房子。
各級政府要心中常懷為民之心,多關心群眾疾苦,多解決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這是與會代表的共同心聲,也是廣大城鄉居民的共同心聲。本報記者霍峰
讓經濟與環境和諧共進
社會要進步,城市要發展,但發展不能只看“產值”,“人”才是根本。代表們飽含著對環境的擔憂和對環保的期盼,紛紛提出:構建生態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生態之都。
在保護環境的具體措施上,代表們踴躍“支招”。宗和代表指出,應堅持保護第一、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將招商引資轉變為招商“選”資,堅決不能引進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的項目,從根源上切斷污染;王林代表建議,工業用水大戶和小區集中的地域應強制使用中水;牛青山代表說,應加強對生態脆弱地區的保護,濕地是土地資源中的寶貴財富,應請專家制訂科學的保護規劃;馬鴻冰代表建議,應對重點道路沿線山體進行保護,建議著力保護浮山生態,嚴禁濫采水。
代表們認為,科學的發展觀,“科學”二字是關鍵。以科學的規劃建設城市,方能體現環境以人為本的理念。建設生態城市,要求我們從節約資源中求發展,從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循環經濟中求發展。一切的努力為了一個目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本報記者王瑜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規模
當前就業難越來越成為關系人民群眾利益的一個突出問題。部分人大代表在審議中認為,要解決這個難題,必須全面落實促進就業各項政策,多方位開辟就業渠道,積極鼓勵自主創業,進一步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為各個層次需求做好人才培訓工作。
馬鴻冰代表說,就業政策出臺后要真正落到實處,并進行嚴格監督,對現行政策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逐步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專門性、過渡性政策上升為普惠性、長效性的制度。同時要以擴大就業容量和提高就業質量為目標,建立就業崗位開發機制,要將特色城市建設與擴大就業結合起來,拓展旅游經濟、停車經濟、環保經濟等諸多就業新領域。此外,還要通過進一步改善環境和服務,出臺更多優惠措施,積極鼓勵自主創業。
李寬端代表說,解決農村就業問題,必須通過發展二三產業、推進城市化進程來帶動,縣域經濟不實現新突破,就無法拓展就業規模。同時,還要建立完善城鄉就業良性互動機制,要合理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劃,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進一步探索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推進城鄉勞動力就業服務一體化。
在人才培養方面,代表們認為,要進一步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加快高級技能人才的培養,加強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此外,代表們還提出,我市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努力建立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合理增資機制,尤其是要督促企業按時足額發放職工工資。本報記者鄒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