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新聞網報道,1月17日四川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成都舉行。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交了《關于許可對省第十屆人大代表涉嫌濫用職權犯罪采取強制措施的報告》,人大決定對李達昌采取強制措施。
李達昌曾是一個廣受關注的公眾人物,這并非是因為他在2003年前任四川省副省長長達
數年,而是因為他在卸任領導職務后,不再擔任任何領導職務,主動回到曾任教的西南財經大學,擔任博士生導師,重執教鞭。這在當時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和廣泛的好評,許多媒體稱贊李達昌的做法為退下來的干部“找到一條出路”,即到一些高校任教,繼續為社會做貢獻。
人們常說“狡兔三窟”,腐敗分子在從高位上退下來后,大概也認為有三條路可走,這三條路可稱是他們的“三窟”。
一是到人大政協任職。腐敗分子視權力為生命,因為權力不但可以為他們提供金錢,也可以利用權力保護自己。在不得不交出手中的權力之后,他們又想方設法鉆進人大政協,就是因為這些地方依然是國家機關,擁有相當高的政治地位,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隱藏劣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黑龍江的韓桂芝,她從省委組織部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后,到省政協擔任了主席職務。這樣的職務雖說是比不上組織部長手握人事大權,但依舊是省級領導,她也正是依靠這個身份偽裝自己,欺騙別人。假如不是因為她提拔上來的馬德賣官案的牽連,恐怕韓桂芝仍然在政協主席的位置上安然不動呢。
二是到下屬企業擔任領導職務。腐敗分子擔任企業職務,為其撈錢提供了新的“錢袋子”,不但可以利用舊關系,還可編制新的關系網,消息靈通,有什么風吹草動都可以提前“滅火”,防患于未然。2004年“審計風暴”中,原北京市供電局局長趙雙駒落馬,日前,因其涉嫌瀆職行為已經基本查實,北京市檢察院正式將其移交西城區檢察院審查起訴。當時,這個涉案4.57億元的大貪官,已經從局長位置上退下來,擔任了下屬一個企業的董事長,依舊風光八面,左右逢源。
三是到高校任教。假如把腐敗分子的“三窟”分為上、中、下,肯定有人會認為到大學當教授是最下策,因為大學教授無職無錢,拿什么來保護自己呢?其實不然,人們普遍認為大學是清白之地,隱身大學,反而更能給外界以假象。可以說,李達昌正是利用了這一點,相當成功地對自己進行了“漂白”,在當時的一片喝彩聲中,有誰曾質疑過他的清白?后人在評價王莽時說,“假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假如李達昌的問題不暴露,他由教授而省長,功成身退,又由省長而教授,幾乎實現了中國知識分子“欲回天地如扁舟”的夢想,完全可以在歷史上寫下濃濃的一筆。可是,現在這個夢想破滅了。
如果說,腐敗分子在臺上時,會千方百計地把自己打扮成清廉無比的好干部,像河南巨貪、交通廳長石發亮不就經常把“一個廉字值千斤”掛在嘴邊嗎?那么在退職以后,他們仍然會挖空心思地營造可保護自己之“窟”。李達昌的事例提醒人們,不要被腐敗分子的任何假象所迷惑,不管他們遁入哪一“窟”,一定要窮挖猛追,除惡務盡;李達昌的事例也警示人們,在進行反腐倡廉的制度設計時,要注意領導干部的“任后審議”,“卸職監督”。當然,這方面的實踐已經開始了,這使我們對李達昌之流蒙混過關之術不可能得逞充滿信心。(馬國川)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