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寶毀了。但是卻不知道毀在誰的手里。
表面上看,張海是個罪魁禍首。很多人都記得三年前,正是這個神秘的河南人以資本市場大鱷的角色出現在廣東三水那個地方,從健力寶的創始人李經緯的嘴里奪下了健力寶這塊肥肉。張海為健力寶的開價是3.3億元人民幣,而李經緯為健力寶的開價是4.5億元人民幣。張海為
什么能打敗李經緯,三水政府為什么愿意要3.3億元而不要4.5億元,這些至今仍然是修個謎,只有一點是肯定的,張海用于收購健力寶的資金實際和三水政府擔心李經緯的資金來歷是一樣的,都來自健力寶集團。換句話說,張海用健力寶的錢收購了健力寶,三水政府用健力寶的錢賣掉了健力寶。
張海,或者說張海們為什么要收購健力寶,至今也是一個謎。年紀輕輕不到30歲的張海,發家據說是在香港,但是據說就是據說,從來就是無從考證,從張海進入健力寶開始,圍繞張海幕后的真實老板是誰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張海進入健力寶以后有兩大動作,一個動作是推出第五季的新飲料。張海當時假座新加坡豪華游輪慶祝“第五季”首航轟動一時,手筆之大令到場的經銷商目瞪口呆。其時,李經緯則支撐著中風之后偏癱的病軀收到了廣東省人大關于撤銷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資格的裁決,原因是涉嫌貪污。另一個動作則是投資足球,控股深圳足球俱樂部,替代當年的科健,成為甲A的成員。健力寶借體育起家,資助足球有歷史傳統,中國第一次巴西足球留學就得到了健力寶的支持。張海的兩大動作,收獲不一。第五季的投資連個水泡都沒有,足球的投資則充滿了苦澀,健力寶在價值大貶的中超聯賽中獲得了冠軍,但是這支冠軍球隊卻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時間沒有拿到工資和其他收入了。張海在干什么?張海在北京跟著大連實德的老板徐明和中國足協叫板鬧投資人革命,最后連自己的身份究竟算什么都搞不清楚。因為如果健力寶的轉讓成立的話,那么張海早就沒有資格替健力寶俱樂部代言。
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輕易下結論,張海就是想搞垮健力寶,因為那樣對他而言實在沒有什么好處。張海的資歷本身就說明他只可能是健力寶的“票友”,只可能玩健力寶而不可能做健力寶,在付出了1.6億的收購資金之后,張海終于認識到健力寶不是那么好玩的,于是祝維沙又被他推到了前臺。作為北京曾經聞名的裕興電腦的老板,祝維沙在最近幾年中一直作為資本市場的活躍分子出現,一直扮演不知道是玩別人還是被別人玩的角色。早些時候,方正電腦祝劍秋風波的時候,祝維沙也曾經參與其中,拋頭露面,最終不知所終,現在又被張海和葉紅漢推到了健力寶執行總裁的位子上擋風遮雨,可惜終究沒有回天之力。祝維沙的出現對于健力寶而言只是一個插曲,張海的厲害在于為自己的金蟬脫殼找到了“替罪羔羊”,而這只可憐的羔羊不是別人,正是剛剛把“小護士”賣給歐萊亞之后無事可干的李志達。根據李志達和張海的協議,李志達手下的江中天恒收購葉紅漢和張海的股份,徐泓手下的北方亨泰收購祝維沙的股份,北方亨泰擁有江中天恒50%的股權,因此兩家實際上就是一家。一方是急于脫手,一方是找米下鍋,張海能找的冤大頭并不多,李志達就等于是替張海預備的。
“政府為什么要出手干預,連我現在都不知道是為什么,我們哪點違法了,哪點到了政府非插手不可的地步?”李志達回到北京后就是這樣見的記者。其實,李志達的確是不明白政府為什么要干預,因為張海把他裝進去之后并沒有和他實話實說。于是李志達在興沖沖入駐22天之后被莫名其妙地趕了出來,三水政府實際上接管了健力寶。
李志達的遭遇暴露了健力寶收購過程中的暗箱,那就是張海并沒有照單付清3.3億元的出價,而只是付了一半,也就是1.6億元就拿到健力寶的控制權,其余的一半將用健力寶的資金分期支付。表面上看,佛山中院凍結的是張海的股權轉讓,實際中止的是最初三水政府對健力寶的轉讓。李志達至今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三水政府,其實這一切都與他無關,他只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進入了一個錯誤的游戲,結果成了犧牲品。
李志達感到冤,那么三水政府就不冤嗎?當年選擇了張海而拋棄了李經緯,選擇了3.3億元而放棄了4.5億元,最終卻是雞飛蛋打,不但收不到轉讓款,而且一個好端端的企業竟然落到了停工停產的地步,職工就業,社會穩定都成了問題,只要是負責任的政府還會聽信張海的花言巧語嗎?還會信任花言巧語的張海找來的下家嗎?還不趕快吃一塹長一智嗎?還不追究張海的違約責任嗎?除非,三水的政府是張海家開的,區長就是張海他爸。
三水政府的悔恨是看得見的,張海付給的1.6億元轉讓款也來自銀行貸款,那么當初為什么就不能把這個機會讓給創始人李經緯?很多人同樣記得當年李經緯在和張海們辦交接的場面,那李經緯仰天長嘆、兩行清淚的照片讓人動情。
李經緯今年66歲,21年前,還只是廣東一個不知名的偏遠縣城的體委干部,但是1984年全世界的觀眾從當時奧運賽場看到了中國女排奪冠進程中喝的飲料,大驚小怪的日本記者更是把中國女排打敗日本隊的原因歸結于這種魔水。從此,健力寶這個品牌“出口轉內銷”,一躍成為中國最暢銷的運動飲料,市場最高份額達到20億元人民幣。
李經緯的結局使水皮在當時想到了褚時健,但是和褚時健相比,李經緯的悲劇色彩似乎更重。褚時健毀在“59歲”現象,私分外匯以致晚節不保,但是李經緯不一樣,李經緯被雙規時已經年過63歲,更為重要的是李經緯看到了健力寶改制的希望。李經緯不是在別的時候,恰恰是在轉制過程中被拋出健力寶的,包括李經緯在內的五位創始人,有四人被雙規,僅有一個流亡新西蘭,被雙規的罪名不是別的,又恰恰是轉移資產,企圖以健力寶的資產來收購健力寶的產權,這又怎么不讓人一聲嘆息!
時隔三年,曾經被雙規的李經緯又帶領舊部重歸健力寶,物是人非,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水皮不是神仙,不會算卦,并不清楚健力寶最終會不會被M
BO給李經緯,也不清楚李經緯之于健力寶還是不是具有當年的價值。水皮只是從健力寶的毀滅之中得出了一個結論,轉制對于企業而言并非靈丹妙藥,產權并不是一個企業的全部。三年前,水皮寫下“李經緯欲哭無淚”,其中說道,“18年的發展過程已經說明健力寶能到今天靠的不是體制,而是機制”,三年后,水皮得出的還是同樣的結論。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