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70元的成本,一噸煤炭的純利潤在200元左右。一個日產500噸的鄉鎮煤礦,一天純收入就是10萬,一年則高達3000萬。”這是記者近日在山西高平采訪時從一個煤礦老板那里得到的回答。———山西的煤炭富豪到底有多富?由此可見一斑
。據悉,僅在山西高平一地,類似這種由私人老板承包經營的煤礦就有100多個
,每年開采量700萬噸,利潤至少14億元。
伴隨煤炭富豪的大量涌現,當地的社會生態也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街頭豪華轎車隨處可見,奧迪1.8已平淡無奇,奔馳、寶馬也屢見不鮮,房價成倍上漲、豪宅比比皆是,大酒店、洗浴中心等奢侈性高檔消費市場日趨繁榮。表面上看,這些暴富生態之所以出現得益于近年來行情飚升的煤炭市場,但是,一個70元成本就有200元利潤,近300%的利潤率,幾乎相當于坐地生財的“事業”,為什么能迅速形成,背后顯然還有更耐人尋味的根由。
據統計,我國國有大煤礦的噸煤成本一般在120元以上,規模小得多并且采掘工藝明顯落后的私人小煤礦,何以成本反而更加低廉?這里“節省”或者說犧牲掉了什么?———工人的安全利益:有資料顯示,鄉鎮煤礦的百萬噸死亡率是國有大礦的10倍,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局介紹,在每年發生的安全事故中,鄉鎮煤礦占到近70%,重特大事故又占80%;國家的礦藏資源利益:我國鄉鎮小煤礦的資源回收率僅15%,國家一年煤炭資源浪費損失高達280億噸,折合數千億元……而在暴富者聚斂起神話般財富的背后,隱含著更大的社會治理之憂:
社會兩極分化加劇。在高平的煤炭富豪成千上萬吃一頓飯、感嘆豪華轎車“很便宜”、天南地北地購置房產、“充分享受錢帶來的快感”的同時,當地城鎮居民去年的年平均收入卻不過6270元,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472元。一種因不滿富豪們獨享富貴的被稱之為“煤流感”的“疾病”在當地日漸流行,顯然,畸形扭曲、嚴重失衡的財富分配現狀正是此病滋生的土壤:“就像流感一樣,一個地方的老百姓爭取利益了,大家群起爭取。坐擁資源的老百姓成了資源收益的局外人,他們能認嗎?”
公共權力的腐敗。權錢交易,資本與權貴彼此勾結,形成腐敗利益共同體從來就不是什么新奇景觀,高平縣當然也不會例外:一位煤礦老板感嘆,“各路神仙都要上貢”,因此“將賺來的鈔票大把大把地投入”和當地官員的聯絡中,成為老板們的必備功課。因此,當地一方面豪華別墅林立、高級轎車遍地,而另一方面卻是10年來“城市建設幾乎沒有任何成就”,“有限的公共汽車是公共交通的主角”。
顯然,上述種種暴富的生態亂象下,潛伏、孕育著太多令人難以輕視的社會治理隱患:財富生成機制的扭曲、公共服務管理的失范乏力、民眾心態的失衡,無一不在提示我們,如果放任這種情形的滋生、泛濫,我們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就有失去基礎之虞。而且,毫無疑問,類似這種暴富生態,絕不止發生在山西高平一地,也遠不只是煤炭行業獨有的現象。張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