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廣州房產曾活躍著一批“炒樓一族”,但從98年金融風暴開始,房產泡沫破裂,這個團體幾近銷聲匿跡。經過將近5年的消化,今年廣州樓市重新開始復蘇,多項數字顯示,上半年廣州樓價起碼上漲了5%,于是“春天來了”的口號又在炒樓一族中吹響。
炒樓并非數字游戲
如
果從炒樓針對的對象看,炒樓可以分為炒樓花和炒現樓兩種主要的模式。
炒樓花是在開發商內部認購階段訂下房子,然后在預售合同下來而房子又還沒簽預購合同前,或者在正式交房前拋出。從而賺取差價。這是炒家最常見的一種“炒樓”方式。但由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廣州曾出現多起爛尾樓事件,很多炒家被套牢甚至被拖垮,所以這種形式在廣州逐漸式微。然而這種炒作方式操作簡單,成本低,回收也快。非常受專業炒家的歡迎。但其風險就是如果與開發商沒有特殊關系,就一定要在加緊找接盤者,否則就很容易被套。
炒現樓是指從樓盤公開發售以后購入或直接購入現樓(包括二手房),待樓價上漲再拋出,以一定樓價差額為主要的盈利目標。炒現樓也可稱為長線投資,需要一定的資金和較為穩當的信息能確認到樓盤確實能上漲,廣州樓市上的炒樓者也多以炒現樓為主。炒現樓的盈虧與否不能單純以房價上漲或下跌來計算,房子和時間密切掛鉤,樓房的折舊率,房產設計的折舊率都和盈虧有莫大關系。這種炒樓方式具有的風險更大一些,除非確實能漲,若不然,就算房價保持穩定,炒樓者一樣會有所虧損。
王先生去年在天河東圃某盤以4000元/㎡之價購買了一套107平方米的3房單位,如今該樓盤售價已上升至將近4600元/㎡。漲幅達15%。有人與其商洽有意以49萬元之價全包接手。短短不足一年時間,總價上便出現了幾萬塊的“盈利”,很多人都認為王先生“賺了一筆”,并勸其
“見好就收”,收回資金,然后投身第二次炒樓。但王先生卻有苦難言,因為王先生表面上“賺”了近幾萬元,但其在購房時繳交的契稅(總房價1.5%)交易稅、辦理按揭貸款繳納手續費(近萬元)以及收樓付出的近萬元(包括安裝管道煤氣3500元、可視對講3500元、有線電視300元等費用),再加上按揭貸款利息付出,收樓半年多來物業管理費付出(1000多元),以及轉手必須另付的費用……一算下來,王先生不僅一分錢未賺,反而要貼入一筆錢。
從這則實例上可以看出,表面上的“賺”并非事實上的“賺”了,炒樓和炒股不一樣,不動產的交易,比單純的資金抄盤多了很多得加入計算的條條款款。上面例子中的王先生還算是幸運,因為他購買的樓房樓價在短短一年間能夠上漲而且漲幅將近15%,這是廣州樓市上少有的上漲幅度。但其他“炒樓”者很多不具備此種“運氣”,不少“炒樓”者由于不了解樓盤周邊規劃,或者不清楚樓盤區域內市場供應量,導致“入市”后所購樓房價格持續下跌,難有“解套”之日——股票市場盛衰更替輪回之舉屢見不鮮,但樓房卻多是歷經一年年的“折舊”而貶值。
關注炒樓從何方面入手
這跟預測一個樓盤房價能否提升有直接的關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1、樓市整體走勢
從廣州樓市的整體走勢來看,整體市場的房價是穩中有漲,但幅度理性。以自住為主的廣州樓市已經進入一個平穩上升的時期。這幾年與廣州樓市相反的是上海樓市的高速發展,但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炒樓也同樣道理,越起伏的樓市,只要具有一定的眼光,越有機會賺錢。
從今年廣州城市的發展趨勢上看,大環境也越來越有投資的空間,首先,城市的南拓,火車站定點鐘村石壁,石壁一塊的樓市漸漸成為炒樓者關注的區域,然后是機場的北上,老機場騰出中心區一塊真空了的地塊,其真空地塊的填充價值將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最引人注目的是亞運村的落址東圃……大事件帶動廣州樓市的發展,預計廣州明年樓價仍然有相當的漲幅,這就是炒樓者所等待的契機了。
2、樓盤房價能否上漲
如果從個別樓盤提升來看,廣州樓市也具備投資的空間,特別是很多開發商提出的低開高走的營銷策略,如果炒樓者在這個時候介入的話,大部分可以有先決條件保證盈利,從目前情況看,“炒樓”最好在樓盤內部認購期間介入,以最大優惠價格“落訂”,到樓盤正式公開發售時,優惠“削減”樓價上升,“炒樓”者便可保證賺得差價。當然市政利好促使樓價的上漲等等,一樣可以成為敏感的炒樓者捕捉的信息,而且同樣是炒樓者必須關注的主要方面。
炒樓時:如何介入和何時出手
以新濱江東板塊某樓盤為例,內部認購期間最大折扣優惠為87折,折合樓價每平方米(均價)僅6000元以上,而公開發售后折扣回升,房價回升6800元/㎡,不足一月時間,樓房價差便高達10%以上,倘若“炒樓”者是在內部認購期間介入,開盤時賣出則已穩“賺”10%利潤了,顯然,這種投資“炒樓”方式要較購房收樓一年后樓價上漲再賣出風險更小、時間更短,回報也更可觀。
現在廣州炒樓大軍里面有一支盈利的隊伍,這些人就是房地產企業的業內人士,業內人士具備的最大優勢就是,不僅能以最快速度拿到內部認購時樓盤所給出的最大優惠,挑選到朝向方位更佳的房屋,而且能了解到公開發售后樓盤定價,更為準確地計算到可能賺取的利潤;更清楚樓盤所在區域未來有關規劃以及市場供應情況。這幾方面已經囊括了炒樓的主要方面,一般來說能全面了解到這幾方面的情況,炒樓者就能保證立于“不敗之地”。
“炒樓”何時介入極為關鍵,而何時“出手”也很重要,炒樓成功與否看出手時是怎么樣一個情況。出手的主要關注點是該區域樓市發展,要盡量把握在房價發展的最高點時拋出。當房子折舊率低于樓價發展的速度時,房子就還會有升值的可能。當房價上漲卻有價無市時,就得趕快出手,因為房屋是一個和時間密切掛鉤的高價消費品,一般握在手中,只有靜候“貶值”。而且有價無市證明樓市在調整正常的供需關系,樓價可能會下跌。
[鏈接]兩點注意
房價——一些“炒樓族”將房價作為惟一的判斷標準,認為只有房價漲了才是升值,這其實是購房人不理性的一種表現:一方面房價表面漲了,但不一定就有價有市;一方面房子升值與否并不一定僅僅體現在房價上。一些有經驗的開發商和投資者提出:房子交通、環境、配套的改善及好的物業管理、社區文化所帶來的居住品質的提高,也是房子升值的一種體現,并且最終會體現在房價的提升上。
費用——交首期或到房管局“監證”后,“炒樓”者需交付例如契稅、交易稅與辦理按揭貸款等“手續費”等共計約數萬元,而轉手賣出時接手者除了會認可原業主已繳交的住房維修金外,大都不會再向原業主交付其它費用,因此在目前情況下,在廣州“炒樓”應盡可能在交首期辦按揭或到房管局“監證”之前“賣出”,這樣相對而言最能保證投資收益。
特約編輯:倪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