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揭黑記者第一人”的美譽,立志“以新聞力量推進社會文明”的王克勤,最近卻發現自己處于一種非常孤獨的境地:他以前的揭黑報道給他帶來危險依然像烏云一樣籠罩在他的頭頂上,而各種各樣的困難卻使他無法繼續進行自己的揭黑行動,只能困守在辦公室里,他說,“這讓我有一種恥辱感”(見11月11日《法制早報》)。
在一次采訪中,王克勤是這樣描述自己的:“我們的社會就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中的大船,記者就是站在船頭的守望者,要隨時發現航行中可能會碰到的暗礁,隨時發現船上的哪個螺絲釘可能會壞,把大船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及時地向船長匯報。”但王克勤隨后的遭遇卻是非常尷尬的:他發現了暗礁,但船長卻沒有轉動手中的舵輪;他找到了銹蝕的螺絲釘,但檢修工卻警告他不要多管閑事。
王克勤雖然被業界稱之為“中國的林肯·斯蒂芬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揭黑記者),但相比較而言,斯蒂芬斯卻比他幸運得多。因為他引發的“揭黑運動”激活了美國的公眾輿論,促成了美國民眾的“大覺醒”,最終為完成社會轉型進行了全民的心理調適。
而王克勤這位“中國的林肯·斯蒂芬斯”的成效只能用“可憐”兩個字來形容:他發表了《北京出租車業壟斷黑幕》,但北京出租車業壟斷依舊;他發表了《公選“劣跡人”引曝黑幕》,換來的卻是被突然開除公職。
王克勤一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就是一個獨行俠,但到目前為止,他依然是一個獨行俠。誠如王克勤所說,他是“船頭的守望者”,他的天職只是發現問題,而解決問題則要靠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乃至全社會隨后跟進。因此,讓王克勤以及和王克勤相類似的人物處于孤獨狀態是危險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的社會對已經覺察到的危險仍然置若罔聞———我們真的如此確信我們的船會撞碎一切暗礁而不會被暗礁所撞沉嗎?
北京 米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