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燕趙都市報》舉辦的“愛心捐助進社區”大型活動的影響,昨日,河北科技大學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學生會也發動本校學生,在中校區或西校區同時舉行捐贈活動,學生們都積極參與,當“崇尚誠信、奉獻愛心,為貧困家庭捐閑置物品”的海報一貼出來,沒多時,捐贈桌前開始熱鬧起來,學生們手里提的、
懷里抱的、車筐里裝的,都是些新鮮而時髦的衣物。以宿舍為單位捐贈過來,為省會貧困家庭獻上他們的顆顆愛心。據了解,為充分挖掘學生的捐贈熱情,給學生預留收拾的時間,該活動還將繼續舉行。(2004年11月5
日《燕趙都市報》)
提倡學生“愛心捐助進社區”的初衷是好的,“以宿舍為單位捐贈過來,為省會貧困家庭獻上他們的顆顆愛心”也很感人,但是,筆者認為,學生捐贈不宜“充分挖掘”,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出于完全自愿。
首先,學生就是學生,不可與社會上工作人相提并論,他們自己沒有收入,幾乎全靠他們的父母親人供養學費和生活費,提倡學生捐贈雖然無可厚非,但是“以宿舍為單位捐贈過來”、“充分挖掘”顯然有“挖掘”對象錯位之嫌。要知道,盡管許多學生顯得十分“闊”、“有余”,可是不排除他們的父母在家吃咸菜穿舊衣的可能。
其次,由于學;顒雍蛯W生行為強調“一致性”的慣性作用,往往容易使學生陷入由于學生群體本身貧富不均產生的一些問題中。應當承認,學生當中的大多數并不富裕,拮據者、貧困者為數不少,別人捐了,自己不捐,會不會遭到同學的歧視?“一致性”的慣性作用加上“以宿舍為單位捐贈過來”、“充分挖掘”,會不會無意間產生一定的“脅迫性”負面效應?自己如果打腫臉充胖子咬緊牙關捐,那么必定要以更加節衣縮食、傷害身體健康為代價,甚至會再次將負擔轉嫁給自己的父母,令本來就省吃儉用煎熬中的父母雪上加霜。心里明知父母在家省吃儉用煎熬或貧病交加無錢醫治,還要假裝“有余”地捐,助長了學生的虛榮心。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以宿舍為單位捐贈過來”、“充分挖掘”也不要忘了做好事也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更要出于完全自愿,否則,形式主義害死人。
再者,與其提倡學生“愛心捐助進社區”,不如提倡學生“愛心捐助進本!保椭磉叺呢毨W生。我不相信河北科技大學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的成千上萬名學生中沒有急需幫助的貧困學生。即使河北科技大學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的成千上萬名學生都很“有余”,沒有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那么,河北、全國其他大學肯定有因為貧困吃不飽、穿不暖的學生,捐贈可以首先考慮他們。
擁有“愛心”是我們任何時候都應追求、保持的精神境界,但提倡學生“愛心捐助”必須源于一顆顆真正的愛心,也應警惕有的“以宿舍為單位捐贈過來”、“充分挖掘”可能會變了味。網友: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