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7日清晨,深秋的天空麻利地灑過幾滴雨,很快就放晴了。
這種天氣恰似杜占營的心情。一覺醒來,躺在村支部簡陋床鋪上的他又開始信心十足地琢磨起未來。此前一天,杜剛剛通過汝州市委組織部門的半年考核。據一位參加考核的工作人員講,談起半年來的遭際,杜占營的心情一度陰郁,甚至當眾落淚。
作為汝州市現有300多名大學生村官中唯一的村黨支部書記,杜占營的眼淚包含著多重意味。
杜占營今年30歲,是汝州市339名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員,現任汝州市紙坊鄉車渠村黨支部書記。文靜的面孔加上一副眼鏡,杜給人的印象不像“純正”血統的村官。
“一看就是個教書的!贝迕駛兊难凵窈芏荆谎劬涂创┝怂纳矸。杜占營畢業于平頂山師專,英語專業,曾在汝州市職業中專和第五高中教過學,并有過五高教務主任等履歷!昂⒆铀臍q了,妻子很賢惠”,照理說,杜占營的日子家常而溫馨。但平靜的生活里,杜的內心深處總是隱隱有一種沖動。
2003年10月下旬,汝州市委欲“選拔大專以上學歷優秀青年到農村任職”的消息傳到杜占營的耳中,杜選擇了報名。2004年3月底被下派車渠村,任村黨支部副書記。
談起進村后經歷,杜一陣唏噓。據紙坊鄉一位工作人員講,車渠村是當地有名的“十年亂村”。由于宗族、家族矛盾積怨頗深,加上村里各派利益之爭長期糾纏不清,基層工作非常難做。杜就是在這樣的“地盤”開始了他的村官之旅。
“當時俺一看是個年輕人,又是教書的,想著肯定不咋著!贝迕穸爬匣⒑苤彼乇磉_了自己對杜的第一印象,“教書和干農村工作根本不是一碼事嘛!
一張單人竹床,兩張舊桌,三條板凳,幾乎直來直去地勾勒出杜占營住室里的全部線條。坐在床頭,杜坦言,剛入村時確實經歷過一陣迷茫。但既然來了,就要留下。他用勤快的腳步很快打動了村民,并在處理一些農村糾紛中逐步展露出“大學生”的水準。
“對大學生村官來說,能融進農村并被村民接納和認可非常重要。”杜說,“當然這一過程會很艱難。”
2004年8月26日,杜被“非常規”地任命為車渠村黨支部書記,成了村里的一把手,在同批大學生村官中,他是“獨家”!斑@也是全汝州市基層組織建設的一次突破!比曛菔形M織部一位官員事后如此評價。
杜占營沒讓有關方面失望。據了解,長期以來,一直困惑車渠村的主要是村里400畝河灘耕地的利益之爭,杜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頂著壓力甚至威脅將地收回,并采用招標的形式承包出去,為村里賺得了20多萬元的承包費。隨后成立由8個村民組成的理財小組,負責管理這筆經費。
“手里不沾錢,就憑這一點俺就佩服!崩碡斝〗M組長劉運奇老漢感嘆。
杜占營并不是孤獨進村,汝州市300多名大學生做村官也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整個平頂山大學生村官工程的一部分。
就在記者趕到汝州市的當日(10月27日),該市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稱,選拔第二批大學生村官(1000名)的報名工作已經于當天開始,咨詢電話“一上午就沒閑下來”。在一位工作人員的案頭,記者瞅見了剛剛送達不久的《中共平頂山市委關于選拔第二批大學生村干部的意見》。
“第一批大學生村官的選拔是去年10月份開始啟動的!边@位工作人員說。
2003年10月,中共平頂山市委以罕見的姿態下發了《關于選拔大專以上學歷優秀青年到農村任職的意見》,決定用3年的時間為每個行政村公開選拔1名大學生村官!盁o論執行的結果如何,該《意見》在平頂山市基層組織建設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逼巾斏绞杏嘘P官員評價說。
來自平頂山市委組織部的消息稱,市里作出這種決定,主要是為了切實改變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及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并稱,平頂山市委、市政府經過了“充分醞釀”。
截至2004年二三月份,整個平頂山市公開選拔的第一批967名大學生村官,被分別選派到農村任職。全市10個縣(市)區中,舞陽市、新華區等5個市、區實現了村村有大學生村官;而在全市范圍內,大學生村官在行政村中的覆蓋率也達到36.8%。這其中,僅汝州市就有大學生村官339名,占第一批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強。
“進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汝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志偉說,“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還有嚴格的選拔程序!
按照平頂山市有關文件規定,選拔對象包括全市黨政群機關和事業單位在職工作人員,國有企業失業、下崗職工以及尚未就業的優秀青年。其中,具體人群的條件要求稍有差別,但有一點是“硬件”:必須具有國家普通高等學校大專以上學歷!按髮W生村官”正是由此而得名。
據張志偉介紹,接下來的選拔也很嚴格。經過筆試、面試、考查并按一定比例淘汰后公示,最終經各級組織部門下發選用通知書,一個大學生村官才算正式“出爐”。
下派大學生中,是中共正式黨員的一般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預備黨員或非黨員,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村委會副主任級)職務。據介紹,汝州第一批大學生村官中,副支書31人(后一人被任命為村支書),村主任助理208名。
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在大學生進村事件中發揮的主導作用可見一斑。但知情人士稱,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吃緊以及擇業觀念的更新,也為大學生群體最終選擇走向農村提供了很大的推力。據了解,汝州339名大學生村官中,非在職人員182名,其中未就業大學生169名。
“畢竟糊口是第一要求。”一位大學生村官坦率地說,“就相當于拿錢替人干活一樣。再說,農村也不見得就沒有機會!
天之驕子與村官,如今這兩個具有巨大落差的概念被捏合在一起。
但余下的路,艱辛而漫長。來自家庭、村落和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異樣眼神,讓他們邁向農村的步履顯得異常吃力。
在汝州,蔣衛東有些特別。蔣今年35歲,畢業于華東冶金學院,在同一批村官中,他屬于不折不扣的“高齡”村官(大學生村官報名的年齡上限是35歲)。報名前蔣曾是平頂山科技局主任科員,正科級,是全汝州市級別最高的村官。妻子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女兒讀小學,日子過得四平八穩。
蔣做村官的想法,一度遭到了妻子的堅決反對,但最終沒有拗過蔣的堅持。接受采訪時,蔣坦承電視劇《村官郭秀明》對他影響很大!皺C關里成天坐著,農村的工作很具體,也很有挑戰性!笔Y說。
蔣衛東最終被選派到小屯鎮張莊村,位于當地著名的45里虎狼爬嶺上,到處是碎石亂崗,村里不富裕,鮮見一幢兩層的建筑。蔣忐忑進村,干起了村黨支部副書記的角色。
“剛開始確實作過難!笔Y說。不過蔣衛東很快就把“要想富,快修路”的公式活學活用地套給了張莊。今年9月份,通過蔣的積極籌資和村里人的努力,一條1.5公里長的水泥路很快修成,昔日貧舊的村落被牢牢“焊接”在一條公路干道上。
記者注意到,那條蜿蜒的水泥小道很是狹窄,部分路段連會車都是問題,但一些蹲在路邊的村民連聲說“很滿足”。
蔣衛東的努力同樣贏得了家人的理解。張莊離平頂山市約60公里,蔣每周末回一趟家,星期一準時趕回鎮里開會。為此,每星期一清晨,妻子都會為他定好5點半的鬧鐘,用鈴聲給他敦促,并為丈夫祈福。
與“大齡”大學生村官們相比,陌生的面孔、瑣碎的工作和清苦的日子,更容易給剛畢業的大學生帶來思想上的波動與惶恐。畢竟,十年寒窗后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就走向農村,這種選擇著實透出幾分“殘酷”。
據有關人士介紹,在不少剛畢業大學生村官中,他們最初的失落感很強烈,特別是第一個月,隨后會逐步適應,有人稱之為“滿月效應”。
呼遠征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他是汝州市第一批大學生村官中最小的一位。1983年2月出生的他成長在一個干部家庭,父親呼德輝現任汝州市某局副局長,母親在汝州劇院工作。呼遠征怎么也沒去想,大學畢業后會以“村官”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從業之旅。但他最終還是走進了尚莊鄉米廟村。
“開始很迷茫,大學同學多數留在鄭州,待遇也很高,相比之下那個失落勁兒就別提了!焙暨h征說。加上農村的工作自己無從下手,他一度非?謶。父親告誡并勉勵他:拿人家工資不能不去,要學會自己去適應。“沒有父母的支持我堅持不到今天。”呼遠征說。
他選擇了留下,并開始艱難地融入農村節奏。
大學生村官的進村,在汝州的廣大村落中引起了騷動。過往,“見多識廣”的村干部和村民們早已對駐村、駐隊、掛職等概念有些麻木,對大學生村官的質疑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這一回好像有點不一樣!毙⊥玩倧埱f村村民蔡銀江說,“過去駐村的人吃住兩天就跑了,現在這個不一樣,能長期吃苦耐勞地住下來,清(當地土語)是一個村官!辈虒κY衛東的修路舉動贊不絕口。
該村黨支部書記孫翠花承認當初對大學生村官的到來很不以為然!拔乙詾橛质邱v隊的,來弄啥呀?”孫說。但蔣的努力征服了村里人。如今,該村村支部因修路被拆,“無家可歸”的蔣衛東被村支書請進家里暫住。
“我應該是被接納了吧!笔Y衛東笑了。
與蔣相比,王鐵梁和侯秋華這對“夫妻村官”對農村的融入更為徹底。
報考村官前,丈夫是汝州五高教師,妻子也有帶課經歷。王鐵梁稱自己回村擁有“地利”之便——他本人的籍貫就是紙坊鄉長阜街村(分為長東和長西兩個行政村)。錄用后,“上面”有意將他們夫妻二人安排在長東和長西。
58歲的王現成老漢當初對王鐵梁返回農村頗為不解。“讀完大學又回來,對農業又不了解,能有多大的作為?”王老漢說。但接下來的兩件事讓他刮目相看。
一件是王鐵梁推薦的微肥“磷酸二氫鉀”讓老漢鄰居的菜一畝地比別人多收入千把塊;二是王鐵梁夫婦創新的“圈養羊”模式,解決了長阜街村多年克服不了的“散養羊”對莊稼的危害。
村官王似陽到汝州市王寨鄉怯莊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后,為怯莊村爭來了修建鐵路專用線的項目,并從外地籌措引進資金50萬元,彌補了資金缺口;另一對“夫妻村官”盧克文、劉紅菊都是學畜牧專業的,有奶牛飼養經驗,他們利用此優勢引導農民養牛,短期內就發展了一批“養牛幫”……
在汝州市一份“報喜”的材料中,記者注意到一些數據: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村干部自今年4月份入村工作以來,共幫扶新上項目296個,協調籌措資金210多萬元,協助創辦高效農業基地103個,修建村村通公路78公里,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1000余件。
遺憾的是,在這份材料中,記者沒能見到“憂”的一面。不過,一位大學生村官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有些“同行”的動機值得商榷,比如借機休整自己或期待提干等等,“他們的作為和走向值得觀察”。
對于大學生村官半年來的表現,汝州市有關領導表示“很滿意”!白钇鸫a,沒有一例開小差的!币晃回撠熁鶎咏M織建設工作的官員表示。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大學生村官工程,其長期性、連貫性是否擁有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吸引著眾多關注的目光。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汝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志偉表示,他本人有理由認為,平頂山市的大學生村官工程并不是心血來潮之舉,而是一項長期的制度性建設,是一種創造性工作。
“至于合不合適,不取決于領導意志,而是取決于當前農村工作的實際需要,取決于制度本身是否有先進性和優越性!睆堉緜ケ硎,“現在看來,該項工作的先進性已經得到了初步體現,當然還要注意執行效果,不變形,不走樣。”
據了解,目前平頂山市有關方面已經初步構建出大學生村官制度的雛形。在市、縣(市)、區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分別成立大學生村干部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大管辦),鄉級也有對口人員,專門負責大學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培訓。
汝州市大管辦主任任建中表示,市里對大學生村官給予了高度重視,給予該辦公室5個人的編制名額,隸屬市委組織部。
據任建中介紹,除了在報名、選拔、統籌分派和考核辦法等方面已有章可循外,更重要的是,大學生村官的政治、經濟待遇已被制度化。“只有利益得到保證,大學生村官才會干得踏實起勁!比握f。
政治待遇方面,大學生村官除了能擔任村支部副書記或村主任助理外,特別優秀的還能擔任黨支部書記,或依照法定選舉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一職;任滿3年,有突出業績,經組織考核符合條件的,可以給予副科、正科甚至副縣的待遇;如果鄉鎮機關缺編錄用公務員時,原則上優先從選派到村任職滿3年的非在職優秀大學生村官中考錄。
經濟待遇同樣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據知情人士透露,大學生村官中在職工作人員,由原單位保留職級、編制和待遇,同時享受一定補助(現在按每月100元執行);其他被選用人員,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由市、縣(市)、鄉財政分別按30%、40%和30%的比例負擔其工資待遇。大專文憑現有工資是474元(不含100元的補助),本科文憑執行的標準是每月499元。并且一定要“堅持大學生村官工資待遇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原則”。
當地有關人士介紹說,吃財政飯是很多大學生最終選擇做村官的重要原因。再說,一月五六百元,在當地也算不錯的工資待遇。
大學生村官某種范圍和某種意義上的盛行,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命題——“村官職業化”。一段時期以來,廣大農村地區面臨著大轉型,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流動給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包h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日趨老齡化,這是基層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克服的問題之一。”汝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志偉說,“農村基層組織急需新鮮血液來補充。”
有關專家表示,農村傳統的管理模式也正日漸受到其自身詬病的制約,比如宗族、家族矛盾,知識結構貧乏,再比如工作方法簡單、組織紀律性差等,很多農村的班子已經不適應新時期農村發展的要求。
“我們就是把大學生當成一粒粒質地飽滿的種子,投到農村去!比曛菔杏嘘P官員說。
汝州市小屯鎮黨委副書記范文杰長期主抓農村工作,對農村工作的“野路子”深有感觸。“對農民村官只能是同志加兄弟,主打感情牌,他們都有自留地,鬧不好就能撂挑子!狈段慕苷f,“但大學生村官則不同,他們吃著財政的飯,組織紀律性強,憑制度就能管理得很好!
但對“村官職業化”的提法,眾多被采訪者不置可否。
一方面,大學生村官是政府公選出來的“干部”,吃國家財政飯,但顯然他們又不能納入國家公務員體系;另一方面,跟擁有自留地的村官們相比,他們又有著質的區別!拔矣X得自己現在的工作就是一種職業,拿錢干這份工作!币晃淮髮W生村官說。
“村官職業化”同樣會遇到政策和法律上的難題。比如,在我國農村實行的都是村民自治,這種“空降”村官的做法,現在看來仍然是一種創新性的工作;還比如,《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主任必須是戶口在本村的村民才能擔任。如果有些大學生村官能更勝任這一角色,就必須把戶口遷入任職的村,這就與村官的臨時性身份發生了矛盾。
汝州市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面”的長遠目標是每個村普及兩到三名大學生村官。果真如此,大學生村官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本報首席記者張曦/文)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