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會引起發熱等不良反應 專家不主張輸“全血”和“熱血”
新華社上海10月23日專電(記者仇逸)
病人和家屬動輒要求輸血,而且要求輸全血、輸熱血,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輸血協會第三屆輸血大會上,這種“新鮮全血”的傳統用血觀念受到了專家們的批評。
“輸血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王羽表示,病毒檢測存在窗口期,合格試劑中也會有極小比例的試劑不夠敏感,所以在規范的情況下,也不能保證輸血百分之百的安全。他呼吁:在醫生嚴格掌握輸血指征的前提下,病人應該充分理解醫生的建議,可輸可不輸的就不應該輸血,能少輸的盡量少輸血,提倡自身輸血。
“除了感染病毒的風險,輸血還會引起發熱等不良反應,”上海市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輸血科主任李志強教授說,“因此,輸血是有利有弊的。”他表示:臨床不主張輸注新鮮熱血,一方面是這種血液沒有經過檢測,存在傳播病毒性疾病的風險;另一方面一旦離開血液循環,所謂“熱血”的成分就會迅速發生改變,隨著時間延長,血液中剩下的多是紅細胞和血漿。
李志強說:“同時,我們在臨床不主張輸注全血。”正確的輸血觀念應該是“缺什么補什么”,例如貧血患者就補充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癥患者就補充血小板,這樣既能夠保證病人的生理需要,又能大大減少了免疫反應。
目前,我國血液檢測水平已經全面與國際接軌,能夠開展全部項目的檢測,血液檢測集中化進一步提升了血液安全。上海1個血液中心和8個郊縣血站負責全市的血液檢測和供應,臨床用血普遍經過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檢測,部分血液還經過了亞甲蘭光等病毒滅活。
特約編輯:ST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