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專電(記者朱玉、周婷玉)
近期,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在骨壞死方面進行研究后發現,同樣應用激素,或同樣有酗酒等行為,而在患者中發生骨壞死者約為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患者卻可以幸免,原因是骨壞死的易感者中有特定的凝血和纖溶缺陷及基因缺陷。中日友好醫院
正在探索對骨壞死易感者篩查后進行必要的醫療干預。
中日友好醫院骨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就已成立股骨頭壞死專題組,對股骨頭壞死、各種保存股骨頭手術的探索及晚期病例的人工關節置換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治療病例超千例。為集中力量和資金對骨壞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首都醫學發展基金和衛生部的資助下,中日友好醫院成立了骨壞死與關節保留重建中心。
骨壞死特別是股骨頭壞死是一種常見病。股骨頭壞死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后者主要由皮質激素、長期大量酗酒及血液功能異常引起。我國現有需治療的股骨頭壞死患者500萬人到750萬人,每年新發病例在15萬人至20萬人之間。此病多發生在中青年,且常為多關節受累。如未經有效治療,約80%的股骨頭壞死在1年到4年內會進展到股骨頭塌陷而使關節功能損毀。因此,多數患者不得不進行人工關節置換。但就目前水平,中青年的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長期療效仍有疑問,因此尋求保存患者自身關節的治療非常必要。
特約編輯:LUC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