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政治高分戰略
考研政治在整個考研復習中處于十分特殊的地位。與其他科目相比,政治理論課有三大特點:內容多、技巧多、提分快。 ①內容多。共有六個單元,包括五門主課和形勢與政策,即:哲學、政經、毛概、鄧三理論、世經、形勢與政策(
時事政治),內容很多。這么多內容經過一個較短時間的復習要取得較好的成績的確很不容易。因此從全國范圍內來看,政治及格率大都在40%-60%之間,很不理想。即使及格的同學,也大都在70分以下,70分以上就算好成績。 ②技巧多。雖然政治理論課內容多,但其技巧也較多。與很多考自然科學專業的同學要考的專業課不同,政治理論課辨析題、分析題等大題的答案往往具有相對性、不確定性。如果考自然科學,如有機化學,則每道大題的答案往往是確定不移、不可改變的。如計算最后生成物的量,只要考生將最后的量準確計算出來即可。但政治理論課的答案與自然科學各門課程答案的確定性、絕對性不同,它具有相對性、不確定性。如:“論述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該題的答案從廣義上講是不確定的,可以寫成一本書,甚至一套叢書,也可以用三句話來論證(小學考試)。 當然,作為考研試題,必定有其標準答案,因此從狹義上講又具有確定性。問題是,從學生角度出發,他們并不清楚到底要答到什么程度、多少字數才算符合標準答案。而這一點恰恰是十分關鍵的。在政治考卷上,內容與形式應實現完美的統一。如果從形式上看就沒幾個字,那么內容就肯定不全面。當然僅僅知道書寫的形式,不等于就能抓住了答案所要求的內容。正確的方法是用形式去引導內容,用內容去充實形式,只有按這樣的思路答大題,才能真正實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政治理論課中很多大題的答案有共性,認識和把握這樣的共性能極其有效地提高復習的效率,提升最后的得分。如單概念的大題、雙概念主從關系的大題、雙概念并列關系的大題、材料題等從總體思路及層次設計上有什么共性,有什么普遍的格式都很值得研究,能否熟練地掌握可能會對考生的最終成績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我看來,一個考生若能熟練地掌握這些方法,將會比他未掌握這種方法至少要高10分左右。 ③提分快。大家都清楚,考研的競爭實質上是兩大競爭:單科的競爭與總分的競爭。首先必須保證每門單科都過線,其次還要保證總分排名在競爭者中處于靠前的有利位置,否則即使過了線,如果總分排名過于靠后,也很難考上,即使考上了,有時還要繳一大筆錢。因此必須千方百計把總分提高,有時5分甚至1分都能決定考生能否考上;考上了交費上還是免費上。而由于政治理論課的技巧很多,有相當大的發揮余地,因此要提高總分,提高政治分數是最有效的途徑。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分數的基礎上,同時盡可能提高英語、數學、其他專業課的分數,考上研就有了保障。 近幾年考研政治試題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現實中心主義的趨勢明顯加強。在2004年的題目中,大題往往盡量與現實保持密切聯系,以現實問題為中心,而小題(選擇題)中也出了大量與現實關系密切的內容。專業性過強而與現實關系不密切的題目(如純哲學、純政治經濟學)的比重在降低,顯示出命題中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為現實服務的趨勢繼續加強。 歷年來考生們普遍存在的三大弱項:①復習不深入,考點不能全面把握。②理論思維與書面表達的矛盾不能正確處理。③書本理論與現實實踐的矛盾不能正確處理。④全面復習與重點復習的矛盾不能正確處理。 祝愿同學們能克服這些弱項,以考研的現實為中心去學習掌握理論,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努力學習和掌握書面表達的規律,實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在2005年的考研政治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理想的院校!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命題特點及復習要求
馬哲是全部政治理論課中分數最多、難度系數最大的一門課,在全部6個單元(哲學、政經、毛概、鄧論、世經、時事)、100分滿分的考試中,哲學要考22-25分(其中,03、04年選作37第I題的考生卷面22分;選作37第II題的考生卷面都是25分。)因此考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這些年我們輔導學生的經驗來看,凡是哲學學得好的學生,其政治考試的分數普遍都較高,還很少發現哲學學得很好,而政治成績卻很低的學生。恐怕這主要是因為哲學學得好的學生往往都有較高的理解能力和較強的記憶能力。因為哲學這門課總體上屬于靈活性較強的課程,考研題目普遍較活,因而需要很強的理解力;同時又有不少的概念和原理需要背誦,因而又需要考生有較好的記憶力。從這幾年的考研內容來看,哲學一共有七章,簡介如下: 第一章是總論或緒論,主要內容包括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簡介,主要由哲學的含義、基本問題、派別、黨性以及馬哲的產生、基本特征、精髓、馬哲的作用、馬哲與現代科技革命的關系、馬哲與現代西方哲學的關系、馬哲的中國化等內容組成。 第二章是唯物論,主要問題是解決世界最終是什么東西存在的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即物質論、實踐論、意識論。 第三章是辯證法,主要是回答物質世界究竟怎樣存在的問題,主要內容是唯物辯證法的理論體系,包括兩大總特征,即聯系觀、發展觀、三大基本規律和唯物辯證法的范疇。 第四章是認識論,主要內容由認識的產生和本質、發展過程、真理觀及辯證思維方法四大部分組成。 第五、六、七三章都屬于唯物史觀,主要研究對象是社會歷史問題和人的問題。其中第五章是社會歷史觀的總論,主要內容包括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的內容和作用以及社會的經濟、政治和觀念結構。 第六章的主要內容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和歷史的創造者,包括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社會基本矛盾、階級斗爭和科學技術三大動力及人民群眾和歷史人物的作用。 第七章的主要內容是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主要內容包括社會形態及其特點,人的本質和價值以及共產主義社會的特點。
在哲學部分的復習中,各位考生應當堅持下述三大原則:
1.靈活性。哲學命題的靈活性、綜合性決定了大家在復習時也應當采取以理解為主,記憶為輔的方法,要學活;但不排除有些概念和原理也需要記一下。 2.實踐性。在復習中一定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復習時,大家應主動將所學原理與我們的現實相結合,對每一個概念和原理都要爭取能舉出一兩個例子來加以驗證。如果能夠很熟練地舉出例子,這說明考生對概念、原理已有了較好的理解,否則就說明考生還停留在書中已做出的解釋和說明上,對知識點本身還沒有真正理解。 3.原理的學習和試題的練習相結合的原則。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命題特點及復習要求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它的難度系數和分值都僅次于哲學,在全部6個單元(哲學、政經、毛概、鄧論、世經、時事)、100分滿分的考試中,政經要考20分,所考的分值與鄧論并列第二,但難度系數要比鄧論高,與哲學一起并稱為考研政治的兩大攔路虎。大家進行考研政治復習時最難學的課程也就是哲學和政經這兩門課程。 自2004年考研開始,政經的考試既要考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又要考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都增加了政經復習的難度。政經這門課一方面既有很強的理論性,要求考生能透徹地理解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又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考生能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分析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經濟現象以及我國相關的改革措施,也就是說,要求考生有很強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政經的內容主要包括七章: 第一章是導論或緒論,主要內容是簡單介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建的背景、理論來源以及研究的對象、方法和目的。 第二章的主要內容是馬克思剩余價值學說的基礎性理論。主要包括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的特點、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以及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的時代性。 第三章和第四章研究的對象都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經濟運行。第三章主要是從靜態描述的角度出發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及特點,主要內容包括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實現的過程、剩余價值的分割、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和最終趨勢。 第四章則從動態的角度出發研究資本運動的一般特點,以及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乃至于在生產國際化和全球化時代,資本運動的特點和規律。主要內容包括資本的循環和周轉、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各種問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點以及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國有經濟和國家調節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經濟關系等。 第五章、六章專門研究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經濟運行,其中第五章是從靜態的角度出發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六章從動態的角度出發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我國的企業改革、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宏觀調控和社會保障體系。 第七章則是從國際經濟發展總趨勢出發來研究經濟全球化問題,主要內容有經濟全球化的必然性和作用、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和發展。
特約編輯:yx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