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學生進入學校,就單純是一個被教育的對象,教師就是專門用來教育人的。肯定學生是一種教育資源,對我們完整地認識今天的教育會產生莫大的影響
●現在的師生之間是平等、互動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我教你學”的主次關系;即使在教學上,也要倡導民主的作風;向被教育者學習,應當成為一種新的意
識和行為
●教師,說到底是在做學生這一教育資源的“引渠”、“梳理”甚至“分流”的開發工作。把學生最大的潛能開發出來,甚至超越自己,這才是教育的優良質地的體現,是教師的精華品質的兌現
學校是教育資源的集聚地,教師是組成學校教育資源的主體,這樣的判斷今天恐怕沒人會提出疑義。在第20屆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要向讓教育資源煥發活力的主人——教師表示深深的敬意,因為沒有教師,學校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然而,學生作為教育對象,是否也是一種活化的教育資源呢?想來想去,我覺得,學生肯定是一種正在顯現或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在歡慶教師節之際,向教師提出這么一個嚴肅的話題,我想這對他們將來取得學生的更大尊重和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是有益的。
學生是一種教育資源,這樣的認識,被越來越超前的先進教育理念和越來越多的教育事實所證明是有根據的。不要以為學生進入學校,就單純是一個被教育的對象,教師就是專門用來教育人的。肯定學生是一種教育資源,對我們完整地認識今天的教育會產生莫大的影響。
不久前,一位幼兒園教師告訴我,她年紀很輕走上幼兒教育崗位時,原以為對幼兒就是哄騙加逗著玩就行了。然而,三個月下來,她的想法徹底改變了。一個大班的女孩,在發現自己心愛的小手表在自己熟睡時被同伴“拿”去后,明知道是誰拿的,卻這樣“老練”地對老師說:“不要去怪他,千萬不要說是偷的,他大概比我還喜歡這只手表。”并要求老師不要在大家面前說這件事。結果老師采納了女孩建議,通過等待和誘導的辦法,終于讓“拿”表的男孩自愿“物歸原主”。這位老師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的孩子,有的很小就有些懂事了,不要以為大人在孩子面前可以無所顧忌。事實上他們有的想法盡管天真但不失真諦,有的做法雖然孩兒氣卻在教導我們。”而一位重點高中的教師則直言不諱,“現在的高中生,實在比我們眼界開闊,就拿上網來說,他們玩得簡直讓我無從插手,我們過去的‘哺乳式’、‘填鴨式’的教學已漸失優勢,而我們從他們身上倒可以學到許多東西,甚至是從未接觸過的新事物。”
這兩則事例,至少可說明學生的確是一種教育資源。現在的學生,由于身處信息時代,接受外在的東西已不限于傳統的課堂。網絡的應運而生,使他們在客觀上拓展了了解世界的渠道;物質條件的改善,使得他們的生長發育處在優越的環境中,智力發展有所超前成為可能。況且,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便是還沒上過學的幼兒。多彩的現實生活,本身就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許多蘊含教育意味的東西。
假如,我們從教育學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話題,也許更有價值和尋味。
其一,現在的師生之間是平等、互動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我教你學”的主次關系。這種關系的定位,可以減少由于關系錯位而造成的僵化。教師,對學生擁有一種天然的教育資源,而學生對教師也是一種再生的教育資源。課堂上的一站一坐,一高一低,并不表明彼此的地位高低和能耐大小。而雙方的教育資源的有序組合、情感流露的合理匯合和愉悅功能的適時整合,倒是師生關系和諧的最高境界。已經耳熟能詳的“教學相長”的經典說法,其實是肯定了雙方的平等地位。一個教師,假如要從學生一味“聽話”中要地位,肯定是無出息的。地位,不是要來的,而是用人格魅力做出來的。
其二,課堂上沒有永遠的老師和永遠的學生,因此也沒有“絕對權威”與“絕對聽從”的主仆關系。即使在教學上,也要倡導民主的作風。肯定學生是一種教育資源,就不會因為學生的插嘴而惱羞成怒,不會因為自己的淺薄而倒打一耙,不會因為學生的超越而燃起妒火。老師,要有奉獻“肩膀”的精神,讓學生“登高”望遠;老師,要有容人之心的示范,讓學生大膽發表見解;老師,要有顧全大局的胸懷,讓學生游刃有余。
其三,向被教育者學習,應當成為一種新的意識和行為。把自己的見解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條,其實是相當可悲的。善教的老師,是把多種結論提供給學生參考,成為引發學生思維風暴的“一池活水”,絕不會讓自己的思想成為抑制學生的“緊箍枷鎖”。向一切有見識的人學習,不恥下問,包括自己的學生,這是教育者懂得教育的一種風度與大氣。這是因為,教師不是萬能的、全通的,學生的教育資源倒是促進自身發展的推動力。教師,完全可以從學生身上汲取營養,這并不違反教育的定義,也沒有什么可以臉紅的。當然,教師不能在立足的“棋盤”上沒有自己專長的“將帥”。
教師,說到底是在做學生這一教育資源的“引渠”、“梳理”甚至“分流”的開發工作,表現為很多方面,有“知識就是力量”的“全程啟蒙”,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想啟示”,有“留心到處皆學問”的“創新提示”,有“平凡心態是人幸福的源泉”的“精神滋養”,等等。學生的教育資源,經過教師乃至教育有深度的開發,有力度的挖掘,有精度的分流,有高度的提煉,就能成為學生和教師乃至社會的共同財富,這也正說明了教育的巨大作用。當然,不是把學生“煉”成自己澆注的模子里的“模樣”,才是教育的全部;相反,把學生最大的潛能開發出來,甚至超越自己,這才是教育的優良質地的體現,是教師的精華品質的兌現。
因此,認定學生是一種教育資源,并進行科學、合理開發的同時,發展自己,完美自己,將會使教師走進一個全新的教育境界。而學生也會對教師的啟蒙、引導和激勵作用更加感激不盡,對教師的愛戴也就不會止于教師節。
(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