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強求以贏利為目的的民營醫院完全以公益為經營起點,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容許,一家醫院竟可以把獲取利益作為終極目標而全然不顧社會公德。而現在不少民營醫院出現的問題,恰恰是“義”和“利”發生了沖突,出現了扭曲
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時至今日,我國現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30多萬家,
其中非公有制醫療機構已達13萬多家。而伴隨著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其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9月3日報道,近一段時期以來,一些民營醫院被頻頻曝光,民營醫院暴露出來的一些管理、醫療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9月2日央視“焦點訪談”則報道說,一些年輕人在大連一家醫療美容外科診所花了一萬多元做了增高手術后,不僅沒有達到診所承諾增加的高度,連正常的走路也成了問題。《新京報》8月30日在報道北京新興醫院的問題時提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一位負責人也公開表示,新興醫院的“名醫”是經不住實踐考驗的。
其實,上述報道只是反映部分民營醫院不規范經營的最新案例,從整體上說,存在問題遠不止這些,更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從此前媒體披露的所謂“神醫”治死人命案,到一些特色醫院的“特色門診”,“假醫”、“庸醫”的影子似乎一直伴隨著各類的民營醫院。
私自擴大經營范圍和無限夸張所謂“名醫”、“名藥”的效力,已經成為不少民營醫院經營中的主要“賣點”。它們在給醫院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損害。消費者一方面承受著極高的醫藥費,另一方面卻往往看不到宣傳中提到的種種療效。付出和得到的不對稱,療效與承諾的不相符,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創傷和經濟損失。廣告內容的無限夸大和經營中無處不在的誠信危機,是不少民營醫院遭到社會詬病最多的地方,也是消費者投訴最集中的方面。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甚至一度出現封殺民營醫院的極端呼聲。
而造成這一切,除了一些民營醫院經營者的醫德低下外,更反映出有關部門的管理滯后。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機構,誠信應是其經營的“最高宗旨”。古人云:醫者,仁者心。就是說,醫院和醫生要具備仁愛之心,如果脫離了這一宗旨,就違背了從醫的基本要求。現在民營醫院出現的問題,恰恰是“義”和“利”發生了沖突,出現了扭曲。我們不能強求以贏利為目的的民營醫院完全以公益為經營起點,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容許,一家醫院竟可以把獲取利益作為終極目標而全然不顧社會公德。利者,義之悖,利的無限放大,必然會出現以犧牲患者利益來換取經濟利益的現象,而這是與醫院這一行業宗旨背道而馳的。
應當指出,一些民營醫院“義利觀”的嚴重錯位,根本原因出在管理上,出在制度不健全上,與民營不民營并無直接關系。我們既不能因為民營醫院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一概毀譽,也不能因為民營醫院是贏利性機構而包容它。民營醫院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需要通過不斷加強內部和外部管理來解決。因為,無論是私自夸大經營范圍,還是廣告內容不實,抑或收費違規,所有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管理不到位、監督跟不上的結果。如果把眼界放寬一些,我們會發現,在不少國家其實都是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并存的格局———既然人家的私立醫院能夠做到利益和公益的良性結合,我們就沒有理由懷疑民營醫院的發展道路。
如此看來,關鍵還在于應該對民營醫院進行規范化管理。只要從醫院的設立、醫生的從業資格管理、醫療價格的統一規范、醫療廣告的監督和審批、醫療體制的改革等等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同時強化對民營醫院的事后監管,民營醫院的“重利輕義”勢頭必將受到抑制,目前困擾民營醫院的諸多問題也必然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郭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