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連年虧損的國家大二型企業,一個每年吃掉財政補貼1000多萬元的企業,一個在2002年兩會期間發生職工臥軌事件導致京滬鐵路中斷一個多小時的國有企業……
這家原名山東薛城焦化廠(以下簡稱“薛焦”)的國有企業,在被另一家國有企業山
東;瘓F接管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企業不僅實現扭虧為盈,而且職工工資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部分地方奉行“賣光國企輕裝上陣”原則的今天,薛焦的“復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縱火、偷盜、小金庫,比資產破產更可怕的是思想破產
薛焦成立于1965年,現有職工2000余人,一度被譽為山東省焦化行業的排頭兵,1990年以后因管理混亂陷入困境。為確保城市供氣和社會穩定,棗莊市每年都要拿出大量資金幫助薛焦解決生產用煤和工資發放問題;僅2001年就無償補助資金1100萬元,無償調撥500余萬元的煤炭。
至2001年,薛焦累計虧損2.44億元,負債3.6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66.6%。2002年2月,薛焦因資不抵債宣布破產。同年3月11日,薛焦職工聚眾臥軌,當時圍觀參與人數近千人,致使京滬鐵路中斷通行80多分鐘,矛盾激化到極點。
同年8月15日,山東;瘓F接管薛焦,薛焦也同時更名為山東;瘓F薛城振興焦化廠(以下簡稱“新薛焦”)。經過一年的運作,至2003年8月,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55億元,利稅總額7610萬元,主要指標位居山東省同行業前列。談起改制一年的經歷,新薛焦黨委書記楊銘連嘆“沒想到”。
新薛焦成立后,管理人員發現企業長期以來都沒有實現滿負荷生產。經查明,廠區內運煤車輛短缺跟不上配煤速度是主要的障礙之一。薛焦原有運煤車輛18輛,由于車輛多年失修,實際只有10輛車維持正常運轉;而就是這10輛車,還經常被司機開出去辦點私事甚至掙錢,廠區內經常是無車可調。
楊銘后來專門找了一位汽車維修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馬培鳳來管理車輛,上任不足1個月,馬培鳳在自己的住處遭遇了一次故意縱火案。馬培鳳回憶說,2002年9月10日晚上11時左右,突然發現客廳里映著火光,他連忙打開客廳大門,結果一股熱流迎面撲來,灼傷了他的身體……
薛焦有一名職工,2001年偷盜了3次,被公安部門判刑半年,緩期6個月執行;公司考慮到這位職工的家庭狀況,給予他“留廠查看一年”的警告。結果這名職工非但不上班,還和公司鬧上了法庭。還有一名姓齊的職工,干脆參加了當地的黑社會團伙,成為當地有名的“大哥”……
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多年管理混亂,幾乎所有的中高層干部都設有小金庫。新薛焦成立后,楊銘專門組織了一次小金庫清理活動,申明:一周內自覺上繳不追究責任,一周后職工舉報堅決一免到底。結果,僅上繳的資金就達20多萬;事后因職工舉報受到處罰的干部不在少數。
楊銘感慨地說,縱火、偷盜、小金庫,沒想到一個國有企業,管理混亂到了這等地步,沒想到部分薛焦職工的思想惡化到了這等地步。這樣的企業破產是正常的,但比資產破產更可怕的是職工思想的破產;臥軌事件的發生正是思想破產走向極端的結果。
黑疙瘩里淘金、黑窟窿里攢金,倒逼成本摳出效益穩住人心
焦化企業75%的生產成本來源于煤,因此行業內有“把好煤關、手握金磚”的俗語。而薛焦的衰敗也肇始于“煤關”的混亂。
曾在薛焦工作20多年的劉寶生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職工家屬在企業里做臨時卸煤工,發現煤不合格后,主動找到分管生產的副廠長反映情況;結果這位副廠長現場查看后不置可否,后來干脆找個理由把這名職工給辭退了。
廠長這一關失守了,其他關口就更加形同虛設。曾經在薛焦鍋爐房工作20多年的周月海告訴記者,進入薛焦的煤多年來質量低劣,以含煤20%左右的煤矸石為主,他甚至在卸煤時發現過重達200公斤的大磨盤,至于發現水泥、石塊、電線桿等是常有的事。
曾在備煤車間工作多年的張洪倫告訴記者,他們以300多元一噸買來的原料煤,至少有50%以上都是煤矸石、石塊等廢棄物品。而且,最多的時候,一車這樣的劣質煤可以過三次秤。企業的資金就這樣白花花地流失了。
楊銘說,像薛焦這樣的大型企業,應該直接從礦上進煤,沒有必要把中間差價讓給煤販子。但實際情況是,薛焦的中上層領導與煤販子勾結起來,吞噬國有資產。結果不僅增加了企業采購成本,產品質量也直線下降,企業因此敗落。
海化集團進入后,實行了“倒推硬逼成本、實現塊線點網絡化管理”的方法,不僅解決了高成本劣質煤的問題,而且還堵住了用電、用水等“黑窟窿”,一年時間降低成本2000余萬元。
記者從公司采購部門了解到,現在原煤進廠至少要經過查水份、化驗和沖洗等幾道程序,每道程序都有相應的指標約束。張洪倫告訴記者,現在精煤占進廠煤總量的98%以上;僅煤炭采購一項,一年來節約成本1019萬元。
被工人們稱為“黑疙瘩”的原煤成本降下來了,用水、用電等“黑窟窿”也漸漸填了起來。記者采訪時,發現會議室里的飲水機是空的,供客人飲用的是煤氣燒開的水。楊銘告訴記者,對于焦化企業而言,煤氣是不產生費用的,為什么不燒開水喝呢?薛焦原來共有飲水機20臺,現已取消17臺,按一桶純凈水10元計算,每年節省的水費不是一個小數目。
在備煤車間,一名工人正用廢棄的洗發液瓶往皮帶機上加油。張洪倫告訴記者,以前,一桶機油隨便加,很快就用完了;現在工人經過計量,發現每次加6~8滴是最合適的,多了就是浪費。
張洪倫還說,以前車間里是棉紗當抹布、報表當手紙、電燈常明亮,現在大家用舊工作服做抹布、報表每月只領30張、電燈也不再是“長明燈”。企業真正成了員工精打細算的家。
四屆領導跑壞九輛車子,項目和員工終因企業“復活”而新生
倒逼成本的做法讓許多員工感受到了一種樸素的創業理念,也使他們獲得了直接的收益。焦化一車間主任劉兵告訴記者:“員工看到飲水機沒了、報表不好領了,不但沒有怨氣,反而感到海化集團是來實實在在干事創業的,辦的是讓職工‘吃飽穿暖圖發展’的實在事;因此心也順了,干活也踏實了。”
據楊銘介紹,新薛焦成立之初,許多人謠傳:海化是來變賣資產了,賺完錢就走人了……這樣的謠言對穩定職工人心是不利的。;瘓F經過論證后,在2003年1月8日正式投資1.06億元上馬了40萬噸的搗固焦項目。這個項目上去以后,謠言不攻自破,人心空前穩定。
談起新項目,薛焦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為了擴大薛焦的生產能力,一直到2001年為了挽救薛焦,棗莊市一共四屆領導,往濟南、北京等地跑壞了九輛小車,也沒能給薛焦跑下80萬噸搗固焦的項目。
如今,記者在新薛焦看到,在40萬噸搗固焦項目的旁邊,又一座40萬噸搗固焦項目正拔地而起。四屆領導人沒有跑下來的項目,在市場之手的調節下獲得了新生。
其實,新生的不僅僅是項目,還有員工的士氣。
間懷慶是原薛焦動力車間的主任,在新薛焦清理小金庫的過程中,他先是交出了4256元;后來經群眾舉報核實,他有1618元的現金沒有上繳。按照規定,間懷慶被免職。然而,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在新的企業文化感染下,間懷慶努力上進,如今已成為新薛焦機器設備處的副處長,重新走上了領導崗位。
楊銘告訴記者,;庸苎箷r是全員接管,新的管理方式推行后,員工還是那些員工,但士氣卻大不一樣了。(完) (記者 劉德玉 鄧衛華)
責任編輯:屠筱茵